□本报记者栗晟皓
本报通讯员郑丽娜
跨越发展、赶超发展,靠的是真刀真枪的实力、靠的是脚踏实地的奋斗。一年来,莒县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多项经济指标居全省前列。
去年,莒县GDP增长10.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18.12亿元,完成全年预算的112.63%,增长26.2%,可比增长31.7%,增幅居全省第二位。税收收入实现15.1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83.8%;工业产值预计可实现590亿元,同比增速达到22.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新增22户,固定资产投资291.4亿元,同比增长13%。
去年以来,莒县按照“一二三四五”发展思路,向着冲刺全省中游水平、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打造“一强三名”建设富强美丽幸福新莒县的梦想进军。前三季度,纳税前50名的企业中工业企业18户,共实现税金7.7亿元,占比达到36%。其中,浩宇集团实现税金2.14亿元,成为莒县首家年度纳税突破2亿元的企业。
新旧动能转换,更是转出了莒县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坚持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培育新动能“双轮驱动”“两翼齐飞”,推动经济发展由量的增长迈向质的提升。出台招商引资“双十条”政策,设立3亿元工业发展引导基金和6亿元新兴产业扶持资金,组建8个产业招商组,建立招商引资5人快速决策小组。一套招商引资“组合拳”,掀起了大抓招商、大上项目的热潮。去年3月8日,总投资160亿元的22个重点工业项目集中签约开工,89个项目已经开工建设。去年莒县共招引过亿元项目52个。其中,投资120亿元的海汇新能源电动车项目,是莒县第一个投资过百亿元的项目。
放眼莒州大地,人人都奋战在赶超发展、追梦未来的新时代行程上,思路清,方向明,干群赞,同心干。以目标引领干部群众转变作风、激情创业,突破园区、聚力招引项目工程,大干快上。棚户区改造,群众热烈响应;古城建设,上下勠力同心;林水会战,气魄大、办法活、状态好;脱贫攻坚,小康路上不让一人掉队。
去年,莒县开展了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的改革。坚持改革“无禁区”,哪里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就向哪里动刀子。充分发挥县委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牵头抓总作用,从转变领导机制、工作运行机制、工作线和指挥部“分线作战”机制,到行政体制改革,从经济领域的国有企业、投融资体制、招商引资机制改革,再到民生领域的基础教育、公立医院、公交一体化改革,只需2元钱,就能坐上公交走遍城乡。从基层组织建设、信访稳定、软环境整治、巡察制度等改革,到干部队伍动态管理体系、人才体制和乡镇“5+X”、县直部门“3+X”考核制度改革。在日照率先设立了“行政审批局”,27个部门258项审批事项集中审批;组建8家投融资平台,累计融资140多亿元,为棚户区改造、古城建设等提供了资金保障;“五十一证合一”改革进一步优化市场监管服务,促进了市场主体发展。
向东,莒县高新技术园区正在揭开高科技的神秘面纱;向西,古城大幕已然开启;向南,海右工业园区筑巢引凤加快千亿级园区建设;向北,莒县经济开发区新招引25个大项目落地开工。迈入新时代的莒县,正以砥砺前行的笔触,日新月异地书写着未来的新史诗。
今年,将是莒县工业经济亮点“频现”的一年。随着海右石化100万吨延迟焦化联合装置项目、东宇汽车30万套汽车座椅项目、金禾博源14万吨柠檬酸升级改造项目、沐阳太阳能阳台壁挂太阳能热水器生产线及200MW光伏组件生产线项目、山东蓝海缘硅藻环保生态板项目等大项目将相继投产,预计可新增产值50亿元以上。到2020年,海汇新能源电动汽车、日照华泰精细化工和浆纸搬迁项目、海右石化的石化产业链项目等一批大项目陆续建成投产,全县工业总产值将突破千亿元大关。
新闻推荐
临近期末,莒县第五实验小学“1+X”思诚结对互助工程进入考查阶段,各学科成长教师在引领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多媒体课件、与学生互动交流等方式进行讲课比赛,展示互助成果。通过比赛,展示出年轻...
莒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莒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