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江雪通讯员 张建锋 郑丽娜
土地入股,还能保底分红?在莒县小店镇东心河村,这已成为真真切切的现实。该村采取“农民合作社+村集体+农户”模式,由兴晟芦笋种植专业合作社吸收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实行保底分红,保底金每年每亩500元,贫困户入股土地保底金每年每亩900元。
目前,192户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入股面积156亩;合作社已投资260余万元,栽植绿芦笋90亩。入股农民除享受保底分红外,还可以优先到合作社打工挣钱。
2017年以来,莒县以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为切入点,结合实际,在全县逐步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小店镇和库山乡抓住改革机遇,率先突破,在东心河村、崮西社区、龙泉峪村、解家河村开展了2种模式的土地股份制改革试点,经过实践,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在全县推开土地股份制改革探索了有益经验。
除“农民合作社+村集体+农户”这种模式外,小店镇崮西社区、库山乡龙泉峪村和解家河村的土地股份制改革,则是选取了“村集体+土地股份合作社+工商资本”模式,即社区或村集体牵头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将入股土地委托企业或企业领办的合作社经营,实行保底分红的模式。
以库山乡龙泉峪村为例。该村由村集体牵头,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村集体以零星地和四荒地入股,成立库山乡龙泉峪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对入股土地实行保底分红。龙泉峪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将全部入股土地委托莒县库山龙泉峪果品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开发经营,以种植优质桃为主,发展精品水果和采摘旅游。村集体和莒县库山龙泉峪果品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签订兜底保障协议,入股耕地每年每亩保底金500元。农户560亩耕地保底金每年28万元;村集体40亩耕地,每年流转费2万元;村集体1200亩四荒地每年保底金4.2万元。目前,该村45户140口人全部以土地经营权入股。龙泉峪果品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已累计投资500万元,对水利设施进行了全面规划并开始建设,深翻整理土地1500亩,栽植早、中、晚熟三类优质桃树,共计1700亩,辐射带动周边的杜家沟、山后、下河等村种植果树1500余亩。预计3年后进入盛果期,每年每亩收益可达5000元左右。
整村土地流转后,为解决有劳动能力的村民无活干和种植专业合作社需要大批用工的问题,参与改革的村集体带头引导村民成立农民工协会,与合作社达成用工协议,专门向合作社输出村内剩余劳动力,采取长工与零工相结合,实现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这种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实现了“土地变股权、农民当股东、收益保底分红”,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效益和保障农民利益,建立起村集体、农户与工商资本三方共赢机制,让农村土地真正“活”起来。
新闻推荐
本报莒县讯(通讯员杜秀胜于世花)近日,从国家林业局传来捷报:莒县沭河湿地公园(试点)申报已正式批复,沭河湿地公园正式纳入国家试点。这也是2017年继国家水利风景区正式挂牌后,莒县沭河湿地公园荣获的第...
莒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莒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