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霞 通讯员 张文晓 张文娟
“孩子在学校要记得好好学习,想买啥书你就买,别舍不得花钱,爸爸在家也能赚钱了。”3月14日,莒县夏庄镇大河西村贫困户王军永正在电话的一头叮嘱着就读大二的小女儿,王军永通话间倍感高兴。
王军永因妻子患病、两个孩子上学负担重被定为贫困户。在得知农村贫困家庭可以申请教育扶贫救助后,他们全家喜出望外,成功申请,不仅让孩子分别收到了6000元的贫困生补助,还退免了相关学费,解了燃眉之急。
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为了让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接受良好教育、获得一技之长、实现稳定就业,阻断贫困代际,莒县深入探索建立教育***“一档四全”工作机制,即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管理档案、实施全过程帮扶、全学段资助、全方位关爱、全覆盖就业,确保每一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辍学、上好学。
目前,莒县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共2611名,其中,义务教育阶段1753名、普通高中285名、中等职业教育154名、高等职业教育140名、普通高等教育279名。在调查摸底和信息核实的基础上,莒县建立动态数据库和工作台账,完善贫困学生追踪管理平台,实行“一生一档”专档管理,将每一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个人信息、就业信息等纳入平台管理,做到精准认定、***。
为使贫困学生完成学业,针对学生学业涉及不同阶段、不同学校的特点,该县建立全过程帮扶体系,实行接力跟踪、定期分析、分类救助,开展班主任与贫困学生结对帮扶,确保对每一名贫困学生精准帮扶。
在全面落实市以上教育扶贫政策的基础上,该县设立专项教育扶贫资金,对每一学段在校贫困学生补助生活费3000元至6000元。去年以来,共投入资金957.929万元,资助贫困学生2611人次。同时,该县调动社会资金差异化帮扶,并整合教育系统的“文心”教育基金、“杨春波”教育基金、“浮来春”助学基金以及莒县妇联、工会、统战、共青团等各类救助资源,针对贫困学生的不同困难进行精准帮扶。
此外,该县全方位关爱体系,还以理想道德教育、“留守儿童活动站”“小草学堂”“牵手关爱行动”等活动为载体,加强对贫困学生的亲情关爱,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帮助每名贫困学生实现健康成长,各类活动共覆盖1753名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
莒县还建立全覆盖就业体系,通过实施“小白杨”关爱行动、***培训、专场招聘会、公益性岗位安置等帮扶措施,帮助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创业就业。目前,莒县的贫困学生中有5人出国研修,5人被事业单位录用,县内规模以上企业安置179名,16至26周岁269名建档立卡贫困青年全部就业。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黄建玲)新媒体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让网络谣言插上了“翅膀”,微信聊天中胡乱发表不当言论,贴吧不分青红皂白乱发帖子,制造转发虚假消息、以讹传讹等消息层出不穷,给社会造成了负面...
莒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莒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