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县安庄一诺蝗虫养殖服务专业合作社(下称一诺合作社)冬季养殖蚂蚱成功,标志着蚂蚱在山东省及北方地区常年养殖成为现实。合作社负责人左荣富说,冬季养蚂蚱效益是平常蚂蚱养殖效益的3倍左右。那么,平常养蚂蚱效益多高呢?在这种效益之后,又需要什么投入和风险呢? 为此,记者进行了采访。一亩地,一万元,起步 蚂蚱养殖,和其他养殖品类一样,在同样的市场行情下,受益和养殖者的技术水平、吃苦耐劳程度等呈正相关。左荣富总结:养一亩蚂蚱,一年养4批,收益少的1万元,多的能达到4万元。 因为蚂蚱食量极大,在养殖的同时需要种草。一般情况下,养一亩蚂蚱,需要种2亩地的草。也就是说,“养一亩蚂蚱",需要3亩地。 蒙阴县坦埠镇的冯家玉,2016年与县残联、山东农业大学等三方合作,在旧寨乡东彭吴村建起了扶贫基地——筑梦蚂蚱养殖基地。谈到效益,他说:夫妻两个人如果有6亩地的话,其中2亩地建大棚养蚂蚱,其他地种草。第一年投资需2万多元钱,3-10月份养殖,按30元/公斤(2016年蚂蚱活体销售价格)算,当年刨去建棚、买卵等成本,能挣3万元左右。从第二年起,除了人工,投入成本就很少了,在市场稳定的情况,每年纯利润五六万元。 莒县长岭镇的徐伟,20多岁,从2015年开始养蚂蚱,自己一个人养了3亩地的蚂蚱,当年挣了3万多元,2016年纯收入8万多元。 岱岳区化马湾乡东掌村的刘培霞,从2012年开始养蚂蚱。蚂蚱4亩半地,又流转了十四五亩地种墨西哥玉米和黑麦草,每年纯收入15万元左右。除了自己干,她平常还雇了两个人,忙不过来的时候,就再找零工帮着割草。 养殖效益,和行情紧密相关。那么,蚂蚱是不是也和其他养殖品种一样,行情也经常大起大落呢? 山东省著名的昆虫养殖专家、山东农业大学植保学院副院长刘玉升介绍:山东省自2000年大力推广蚂蚱养殖项目以来,蚂蚱的价格基本稳定,市场零售价格基本保持在每公斤30-40元之间,且市场总量呈现逐步扩大的趋势。吃苦,受累,不轻快 这样看来,蚂蚱养殖算得上一个投资低、见效快、收益稳定的养殖项目。那么,养殖蚂蚱这个活儿,得什么样的人,才能干得了呢? “得能吃苦,受累。"在采访中,养殖户不约而同这样回答。 刘培霞说,蚂蚱采食量极大,一个40平方米的棚,50天这一茬养下来,得需要吃120平方米的草,而且得割不止一次。蚂蚱很小的时候,每天喂一次就行;到三四龄(25-40天)时,一天需要喂3-4次。也就是在这个阶段,自己需要另雇人专门负责割草。 徐伟为蚂蚱种植的草,就紧挨着养殖棚。每批蚂蚱养到20多天的时候,他都早早到地里,用镰刀割草,一把把扔到三轮上,再把三轮骑到大棚前,把草一趟趟抱进去。30个大棚,一天忙到晚,腰都直不起来。再就是到了夏天,棚里的温度,无论是40度,还是50度都得进去。“如果喂草不及时,蚂蚱互相之间就吃,厉害了,就影响产量。" 蚂蚱吃草量有多大?有关人士曾经做过一个对比:散养的鹅、牛、羊,长一斤肉分别需要吃草5、8、10斤;而蚂蚱长一斤肉,需要吃55-60斤草。 除了割草、喂草,养蚂蚱还需要防鸟。北方多麻雀,麻雀又特别喜欢吃蚂蚱。所以,麻雀经常啄食蚂蚱棚有一点点缝隙、小孔的地方。所以,养殖者需要时时提高警惕。农药,生态,潜藏危害 蚂蚱作为一种害虫,科研部门推广之初,最重要的目的,是想把蚂蚱作为杂草的转换器,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也就是生物灭草。但这么多年养下来,发现蚂蚱根本不能吃杂草,因为杂草也可能沾染上农药,而蚂蚱是一沾农药就死。 据相关媒体报道,2015年,坊子区坊安街道蔡家村,有一家刚刚养殖蚂蚱的农户,因为自家地里种的草不够,给蚂蚱喂了从沟边割的野草,致使3个棚的蚂蚱大部分死亡。 2014年,新泰林业部门用飞机喷洒农药防治白蛾。新泰刘杜镇两家蚂蚱养殖户得知后,为了防止所喷洒农药影响自家养的蚂蚱,把蚂蚱棚进行了覆盖,但没有对田里种植的草采取措施。于是,两家养殖的近20个棚的蚂蚱中毒死亡。 作为养殖户来说,养蚂蚱能挣钱。但蚂蚱毕竟是一种害虫,在历史上,蚂蚱在我国北方曾造成严重的粮食减产和饥荒。所以,作为蚂蚱养殖场附近的农户,或多或少地都有担心:蚂蚱养殖一旦失控,是不是有可能造成自身后果?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对蚂蚱养殖场周围农户的担心,养殖者都说“不会有事"“绝对不会有事",但相关的防范措施却不够严密。蚂蚱养殖场所在的植保部门,也没有相关的监管措施。
新闻推荐
本报莒县讯(通讯员张庆珍郭红秀)今年以来,莒县第五实验小学引导教师在教学之余,注重加强教育教学课题研究,提高教师自身教育科研水平。该校要求全体教师都要主持或参与一项课题研究,做到人人参与研...
莒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莒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