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新闻 五莲新闻 莒县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日照市 > 莒县新闻 > 正文

“暖心二哥”的艺术风景线 记民间艺术家张亦农的乡土情结

来源:黄海晨报 2019-01-28 09:27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特约记者 荆世海

2019猪年将至,这些日子张亦农像往年一样马不停蹄,组织带领他们莒县民间艺术家协会的书画骨干会员,到社区、敬老院、偏僻山村、孤寡老人贫困家庭里去,送上大红的春联,送去温暖吉祥的节日祝福。天气寒冷,但他们所到之处总是一派欢声笑语喜气洋洋,春意盎然……

少年不识愁滋味

张亦农,字耘宇,1965年生于莒县阎庄一个家学渊源深厚的世儒家庭,现为阎庄中心小学教师,中国剪纸学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日照政协书画联谊会理事,莒县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他在人物山水花鸟画、连环画、版画、线描、篆刻、书法、剪纸等方面均有所涉,颇有造诣。作品不断在报刊杂志上发表,在大展中获奖,先后有百余幅书画被选送人民大会堂、台湾、香港、韩国、法国、新加坡、日本等地区和国家展出并被收藏。被父老乡亲戏称为“多功能暖心二锅(哥)”或谓“德艺双馨多面手”。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父亲张涛先是泰安一中高材生,原本内定留学苏联的,后来由于家庭出身问题(富农成分“黑五类”),却也只是进了山东大学,并与陆懋增、马忠臣、白如冰、白如风、欧阳中石等人是为学兄学弟。再之后,赶上某个政治运动,还是因为出身问题,大学尚未毕业就被学校遣送回老家阎庄。父亲曾说,有个与他一起被遣送回家的同学,一时万念俱灰,跳了水库,一头撞破水下水闸防护网,胀大了的脑袋脖子卡在那铁丝网里都拽不出来。回家初始,父亲也是在人们的冷眼里上工下工“出伕子”,但终以自身德才赢得人们赏识,当上了一名乡村教师,结婚成家育有五子一女,取名工农兵学生姝。亦农是老二,七八岁就跟着父亲习字学剪纸,父亲看他的字、看他剪出的猪猫鸡狗什么的虽稚嫩倒也透出一些天分灵气,自是对他多了一些期望。

是1979年的春天吧,家里来个青岛亲戚,姓于,也是个出身成分很高的文化人,亦农叫他表爷爷。表爷爷回家探亲,特地赶来找父亲一叙。当时,张家全家8口人挤住在两间小草房里,平常屋里人挤人都转不开身。深夜,昏黄的煤油灯光下,父亲很是紧张神秘地拿出家传珍藏的一幅中堂画给表爷爷看。恰逢亦农醒来,悄悄从里屋探头出来偷看那画,登时就给震住了。那是郑板桥亲笔手迹,画面有松柏仙鹤,松下还有几棵竹子。亦农看那仙鹤的嘴逼真如生铁铸出来的,那竹叶招展都能把人扎疼了似的。这幅画还配有潍坊状元曹鸿勋亲书对联,但由于破损模糊只剩了七个字,借助这七个字推测这副对联大概写的“天地大观极游揽,山林异致得清幽”。表爷爷说把这字画带到青岛找高手修复,父亲似乎唯有应允,岂知表爷爷把这中堂字画一并带走之后就再没有回来过。

但是,就那天夜里昏黄煤油灯光下的那么一眼,亦农就把那幅中堂画面和那幅对联上仅剩的七个字深深刻在了脑海里,都是那么清晰,他痴爱书画的心智,似乎就此瞬间开启。

此后,他攒了两块六毛钱,从书店购得郑板桥四条屏竹子年画,发疯般临摹,没有纸就去街上买来廉价烧纸,有时拣几张报纸,有时纸笔都没有,就随时随地随手拣点什么,皆可作为笔墨纸砚习字作画。

人生难得几回搏

亦农性情温和,为人率真坦荡,微微一笑,那神态模样跟著名作家莫言似的,只是比莫言憨态可掬了些,却也不乏谦谦君子儒雅气度。据说年轻时候相亲,他都不敢看对方姑娘一眼,人家姑娘上门看他,他却爬墙头逃掉,此类佳话屡有传出。但对艺术至高境界的追求,他一如既往坚韧不拔,表现出一种可以创造奇迹的勇气和力量。

莒县是全国著名书画之乡,书画名家巨匠可谓群星璀璨竞相辉映。今天的亦农也算得其中一颗星星了,而早在学生时代即有书画参展,并获临沂地区一等奖。但他始终只把自己当成一个初学者、苦学者。他没有上过美术学院,也没有接受过正规系统培训,但他注重各方求教,临摹古今名家名作,静心领会琢磨其中艺术精髓。凭着对艺术的满腔激情,以及一些天赋悟性,汲取众家所长提高自身素养,增强艺术功底。繁重的教学工作之余,他独自默默顽强跋涉,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几十年如一日,毛笔磨秃万千,水墨倾缸几许,衣带渐宽终不悔,其实常常只顾耕耘不问收获,却也不断由文化自觉达到文化自信的新高度。他用手中画笔及至一把剪刀,讴歌家乡热土,奉献乡里乡亲,作品风格都是那么质朴而灵秀、清丽脱俗而特立独行、典雅庄重而气韵生动、大巧若拙而不张扬,可谓走出了自己的创作路子。

许多大师级人物评价说:无论绘画、剪纸还是其他艺术表现形式,张亦农都是凭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性情本色进入境界,不趋炎附势虚张声势,不媚俗也便不会随波逐流,使他的作品始终流露真实情感,透着朴拙大气,散发浓郁的乡土气息,折射凝重的生命光芒。他的作品内涵宽泛,有抒情有梦想,有着历尽沧桑的意向风骨、精神彻悟与超脱,以及返璞归真的灵感飞动与本能亲和。且多有神来之笔,随心所欲不拘一格,潇洒自由,而又处处不离法度,忠于自然,表达万物的灵性意趣,以及生活的丰厚内蕴,展现民间朴素美好的人文景观……颇具大家之风。

亦农这般多才多艺,又当然一位事实难得优秀的小学美术教师,他总是带着某种艺术家的特质满怀激情地给学生上课,还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和蔼可亲,时不时来个艺术段子幽他一默,或看似随意实则十成运功的一个范画,再加上剪纸、线描、黑白装饰、综合材料拼贴等形式多样的作业设计,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自然而然亲其师,然后自然而然爱上他的美术课,根本不会厌学乃至产生审美疲劳。亦农还曾有过一剪刀剪出个省级规范化学校的佳话,使剪纸艺术成为自己学校的特色品牌。他在学校每周20多节课,课程涵盖造型、设计、欣赏、综合等领域,由于本身探索积累了丰富的教学方法经验,在做到从不给自己学生缺课的同时,还要参加一些支教辅导活动,编著出版了《中小学剪纸》《中小学国画》《中小学书法》《中小学工艺》《兰竹入门》等书,有的被当地一些学校列入校本课程。另外,他的连环画及其他画作在《中国少年报》《小学生报》《中学生作文》《当代小学生》《齐鲁少年》《日照日报》《山东少年报》《作文》等刊物杂志上发表近千幅,可以说为小学阶段的美术素质教育做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尝试。得到省有关教育部门的表扬肯定和群众家长们的广泛好评,先后被评为日照市美术学科带头人、连续四届日照市小学骨干教师,兼职教研员等。

2009年秋,亦农在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牵头成立了莒县民间艺术家协会,组织带领会员多方开展送文化送温暖扶危济困等活动,主编创办《莒县民间艺术家》,发现扶持莒地艺术人才,让流传于民间的诸如剪纸、砸“过门笺”和民间传说等一些莒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较大程度的保护和传承,受到市宣传部的表彰。

他本人传略现已入编《世界美术名人录》《中国书画名家大典》《中国工艺美术家》《当代美术家》《山东农民画》《中国剪纸家》《中国篆刻名人录》等数十部典集。

大爱无言翰墨情

那是2008年5月12日(农历四月初八),适逢一年一度的屋楼崮“四月八”神集,张涛老爷子约了徐永田、张培桐等莒地书画名家,一行数人赶神集,也是个雅会。亦农随行,到下午,也不知怎样一种心理感应,亦农隐隐感觉大地似乎颤动了一下。原来就是这天汶川地震了。亦农第二天就组织了20多名莒县知名书画家汇聚于老爷子“柳荫书屋”举行募捐笔会,并择优选出数十幅作品,投递给《美术报》编辑部,代为捐赠汶川地震灾区,成为《美术报》公布的第一批向灾区捐赠义卖书画的艺术家。

自此,张亦农开始结缘公益慈善事业。当他得知莒县许多公益组织其实没有救助资金来源,就通过举办笔会、书画沙龙等活动形式,带头筹集义捐书画等艺术作品为他们筹募活动基金。而且只要是知道哪里有特困家庭需要救助,他都会参加募捐,并使这样一些活动成为常态。

2010年,莒县义工联成立,亦农就组织20余名书画艺术家在古莒书画院现场创作一百余幅作品全部捐赠给莒县义工联,为其充实运行基金。而在莒县多家公益组织,比如连翠公益、善益联盟、春晖公益等也都多次得到他所筹划举办的书画义卖捐助。“我们每年都要组织几次比较大型的慈善笔会,已为公益组织募捐作品数千幅了吧。我们会画几笔画,只要有人喜欢,就拿出来义卖,帮助那些最需要帮助的家庭,特别那些倍受伤残疾病折磨的人。”张亦农这样说。

2014年初春,亦农在当地报纸读到莒县一中“校友会”为白血病患儿小芒果募捐的消息。当时小芒果5岁,是一个喜欢唱歌跳舞的男孩,年初入围北京新丝路少儿模特和《语文故事》小演员海选,却在2月份查出患了白血病。唯一治愈的希望是进行多次化疗,等病情稳定之后做骨髓移植,可是手术费还需80多万元。小芒果妈妈是莒县一中96级毕业生,也是该单位临时聘用人员。巨额医疗费,让他们这个并不富裕的家庭无能为力。亦农随就默默开始作画,两个多月的时间,精心创作了56幅画作,并组织带动许多书画家一起捐赠作品,于“五一”期间委托莒县义工联在莒县蓝湾购物广场进行义卖,当天就为小芒果筹集善款4万余元。

2015年初冬,亦农又从《日照日报》读到10岁男孩张中瑞在3岁的时候爸爸被一场车祸夺走生命,妈妈现又查出患有乳腺癌。张亦农就又毫不犹豫地拿出自己珍爱的60多幅作品,携手宋金高、段良利等书画家,以及半岛都市报、莒县义工联共同组织举办专场义卖,吸引书画艺术爱好者三百余人参加了这场拍卖活动。

2016年,亦农参与成立了莒县公益文化发展中心,创刊《莒州公益》,传播公益文化,宣传发生在身边的有关公益事业公益人的感人事迹,以及寻常百姓平实善良、博爱孝敬的传统美德人物故事,让人倍感亲切亲近。

至今,张亦农这样那样一些书画艺术交流或者义捐活动仍在继续:为唇裂儿童募集救助资金、资助贫困生、捐献奖学基金、弘扬莒文化……

每次举办此类活动,无论室内或街头广场,他常常挥毫泼墨即时创作,一站就是连续几个小时,一坐下来就一摊泥似的了,动也不动。

新闻推荐

新一轮文明信用工程建设启动

为将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落实,打造文明信用环境,加快新一轮文明信用工程建设工作,建设美丽乡村。1月18日上午,莒县农商银行...

莒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莒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暖心二哥”的艺术风景线 记民间艺术家张亦农的乡土情结)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