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世恩
一
此时此刻,我就站在赤壁古战场遗址之上了。
赤壁,这个让人浮想联翩的名字,记载了一场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争,成就了一个个千古英雄,留下了一个又一个神采飞扬的传奇故事——— 庞统献连环计,诸葛亮借东风,周瑜火烧战船,曹操败走华容道,无论豪杰,还是枭雄,一起在这里共同演绎了中国古代战争中最壮怀激烈的一幕。
忘不了年少之时,曾经那么痴迷沉醉于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后来在中学课本上读到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更是喜欢得不得了。至今,整首词我仍能一字不差地背诵出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读来是那么激情在胸,豪情万丈;“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是何等的气势和壮观?多少次想象“雄姿英发、羽扇纶巾”的周公瑾该是怎样的风流倜傥、运筹帷幄?“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那又是何等的快意啊!
再后来,读了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才知道苏东坡诗词中描述的赤壁在湖北黄冈,真正的赤壁之战其实发生在赤壁市(原蒲圻县)。正是当年苏东坡遭贬落难时的愤然一叹,正是这阴差阳错的千古绝唱,才成就了如今的文武双赤壁。
六月下旬,应《散文选刊》编辑部的邀请,我参加了在湖北省咸宁市举办的2010年《散文选刊·下半月》第一届签约作家笔会,终于有幸游览了赤壁古战场遗址。
1800年前的那场赤壁大战的序幕,就是从金鸾山、从凤雏庵徐徐拉开的。
循着历史的章节,我拾级而上,一步一步走近金銮山,远远地,就看到高高的山门横匾上“赤壁古风”四个大字,赫然醒目。登上台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株高大的银杏树。这一株有着1800年树龄的古银杏竟是雌雄同生,十分罕见,只见它枝繁叶茂,华冠如盖,临风飒飒,掩映着古朴的凤雏庵。传说它是当年庞统亲手所栽,它亲眼见证了当年的那场赤壁大战。
走进凤雏庵的正殿,我看到正中供奉着的是庞统的塑像,黑脸虬须,两目炯炯有神,神情又若有所思。而神龛两侧的一副对联,更是耐人寻味:“造物多忌才,龙凤岂容归一室,先生如不死,江山未必许三分。”
庞统与孔明是当年隐居襄阳的两大名士,庞统人称凤雏先生,与号称“卧龙”的诸葛亮并称。史称他有安邦定国的雄才韬略。当年民间传言,卧龙凤雏得其一可安天下。赤壁大战之始,庞统在草庵内披阅兵书时,巧遇曹操的谋士蒋干,遂偕同蒋干过江,诈向曹操“进献”连环计,致使曹操30万水军“灰飞烟灭”,大败于赤壁,为孙、刘两家火攻破曹立下不世之功。
赤壁之战后,庞统经诸葛亮举荐,被刘备拜为副军师,屡建奇功。刘备志在扫除众雄匡复汉室中,不仅得到了孔明,而且得到了庞统,可惜的是,造物多忌才,龙凤不容归一室,结果庞统在落凤坡不幸中流箭而亡,年仅36岁。假如庞统不死,很有可能三国的历史将会改写。
二
走出凤雏庵,我沿着幽静的山间小路,向南屏山上的祭风台走去。
相传,当年诸葛亮披发仗剑,步罡踏斗,向天帝借东风、助周瑜火攻曹营的祭风古台就筑在这南屏山之上。
拜风台又名武侯宫,因诸葛亮生前功劳大,死后被刘禅封为忠武侯。拜风台就是当年诸葛亮祭借东风的古遗址,当时的祭风台是临时搭建一个土台子,台高 9尺,分上、中、下三层。经过1800多年的风雨洗礼,过去的土台子早已不复存在。武侯宫初建于宋朝,明朝万历38年(公元1610年)嘉鱼知县葛中宪将其改名为“拜风台”,现存的拜风台是1936年赤壁道人重建,重建时还挖掘出“祭风台”三个大字的残碑,这样也就更加证实当年诸葛亮就是在这个地方祭借东风的。
诸葛亮是距赤壁不远的南阳(今湖北襄阳)人,精通天文气象,熟知当地天气征候变化。他凭着自己多少年的经验,根据对天气现象变化的分析,能准确地判断预报出冬至前后要起东风的时间。正是那场神奇的东风成就了诸葛亮,也成就了周瑜,更是成就了刘备和孙权的霸业。
然而,唐代诗人杜牧“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两句颇具史论意味的诗,道出了自己的见解:倘若东风不来,周瑜怎么能借东风火烧曹操八十万水军而大获全胜?三国大局不定,想必曹操两年后在邺都(今河北临漳县)建造铜雀台广罗天下名姬的时候,东吴美人大乔和小乔可能就深锁铜雀,春恨无限了。《三国志·贾诩传》也道:“凯风自南,用所焚如之势,天实为之,岂人事哉。”
固然,人算不如天算,但是,若人把握住了天机,就能出奇制胜,变被动为主动,变天算为人算了。
当年,曹操采纳庞统的连环计命工匠把战船连接起来,在上面铺上木板,形成了“连环战船”,的确可以抵抗风浪颠簸。但有谋士提醒曹操:“连环战船”目标大,行动不便,防备吴军乘机火攻。曹操不以为然:“凡用火攻,必借东风,方令隆冬之际,但有西北风,安有东南风耶?吾居于西北之上,彼兵皆在南岸,彼若用火,是烧自己之兵也,吾何俱哉?”周瑜也想到了这个问题,只是由于气候条件,不利于实行火攻,急得大病一场。诸葛亮用“天有不测风云”一语,点破周瑜的病因,并密书十六字:“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可见,对于火攻的战术和条件,曹、周、诸葛三人都想到了。但是,曹操没有做到,周瑜无法做到,只有诸葛亮做到了。
所以,我要说,三国中大智慧者,惟诸葛孔明。他缘自科学的神机妙算,借得一场可遇又可求的东风,烧出了一个奇巧诡异的故事,烧出了一段轰轰烈烈的历史,烧出了一个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天下。
三
离开拜风台,我迈步走向赤壁山,走向赤壁大战陈列馆。
赤壁大战阵列馆位于赤壁山右侧的子龙滩,是我国第一个以古战史为主题的专题陈列馆,总面积2069平方米,奇特的外形,蕴含着特定的涵义——— 陈列馆由一厅三室组成,三室代表赤壁之战后的魏、蜀、吴,意喻三国鼎立;中间圆形顶,雄居中央,涵盖三室,意喻国家统一。从平面看,阵列馆似太极八卦图,从侧面看似古战船,从整体看又似风火轮,意喻赤壁大战的借东风、水战和火攻。整个造型体现出了设计建筑者的用心良苦。
陈列馆内琳琳满目,内容丰富,通过大型壁画、模型、图表、文物、文史资料以及七组蜡像故事、一组大型仿唐三彩人物塑像,生动形象地再现了东汉末年的人文历史和当时三国赤壁鏖兵的壮观场面。
出陈列馆北行不远,就看见一座高大的花岗岩石雕像——— 这就是周瑜全身雕像。只见他头戴盔甲,身披战袍,手扶宝剑,目光如炬,英气逼人。雕像高达 9米,重300多吨,再现了这位赤壁大战中直接指挥者当年的风采。
绕过雕像,我走下长长的陡峭的石阶。因为只有从这里才能看到峭壁之上的摩崖石刻———“赤壁”二字。据说,当年周瑜率领孙刘联军火烧曹军战船,江面一片火海,把江边崖壁映得通红。大败曹军后,两军把酒庆功,周瑜酒酣兴奋之余,用锋利的宝剑在赤壁山的峭壁之上刻下了“赤壁”二字。后来考证,此字实为唐人所书,且二字之上有一“鸾”字形符号,传为唐代道人吕洞宾所刻,更是玄妙之极。
可惜,我下到最后一级台阶,也没有看到那两个令我神往已久的“赤壁”二字。由于这几日江南暴雨频繁,江水不断上涨,恰巧淹没了“赤壁”二字,这对从北方远道而来的我,实在是个不小的遗憾啊。
折返身,上得岸来,我走向赤壁矶头的最后一个景点——— 翼江亭。相传此亭是周瑜当年临江督军、指挥水战的哨所。从这里北望,江面开阔广远,船来船往,汽笛声声,一派繁忙景象,全然找不到当年战争的任何痕迹了。
往事越千年,长江依旧,赤壁依旧,而三国的江山早已老去。惟有那些故事和传说不老,而且在那些影视剧无节制地杜撰里疯长着、蔓延着,因此,战争场面愈来愈惨烈,故事发展也愈来愈离奇。
四
江南六月的阳光,热烈。江南六月的风,浩荡。江南六月的江水,奔放。
我凭栏而立,心绪翻飞,一如我被江风吹乱的头发,在耳畔呼呼作响。站在阳光下,沐着夏日的风,面对滚滚东流的江水,我沉思了良久、良久。
“凡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是《三国演义》开篇的第一句话。我在想,为什么,分分合合之间发生的总是那些血雨腥风的战争?为什么,分歧和纷争总是要用战争的方式去解决?战争摧毁了这个世界上太多太多美好的东西,包括年轻的躯体和蓬勃的生命,包括爱情、亲情和友情。
一场赤壁大战,败了曹操,胜了刘备、孙权,但是,却让魏、蜀、吴三军的几十万年轻的生命瞬间沉于江底。从这个意义上讲,曹操没赢,刘备、孙权也没有赢。
所谓传奇,是那些英雄折骨为笔、滴血为墨,在残破的战旗上写就的,在奔跑的马背上写就的,在浸血的土地上写就的。但,这未必是他们最好的选择。如果当年曹操、刘备、孙权都放弃争霸,握手为盟,和平统一,就会免于涂炭生灵,人民就会安居乐业,子嗣兴旺。
是的,历史没有如果,但现实可以有太多的思索。时代在发展,文明在进步,东德西德的和平统一,不就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例证吗?
记不起在哪本书里看到这样一段话——— 在阳光下读历史,会学会善良,学会把温暖送给别人,让流泪的眼睛满含笑意。
说得真好啊。我举目环视四周,阳光照耀在一张张挂着笑意的脸上,也照耀着周围的树木和建筑,还有滚滚东去的江水和来往穿梭的船只。
当年,漫天的硝烟,曾让这里遮天蔽日,浊浪滔天,哀鸿遍野。如今,在阳光的照耀下,这里到处是一派安静、和谐和繁荣兴旺的景象。
这,不正是每一个热爱和平和自由的人所期盼的吗?
(作者系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日照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散文选刊?下半月》签约作家。供职日照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新闻推荐
尊敬的客户:您好!为更好地为您提供通信服务,日照联通将对使用小灵通的客户开展合约转网活动,现公告如下:1.在2010年8月1日前办理小灵通,且处于正常使用状态的在网客户,本人可持...
日照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日照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