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2009-2010)》发布。研究报告称,全球城市经济增长排前十的城市中,中国占9席,而日照位居前十名的第八位。
面对全球500个城市样本,正在致力于转方式调结构,推动率先创新优质发展的港城日照,变化是显著的,进步是实实在在的。本报自今日起推出一组报道,将围绕这一现象进行解读,敬请关注。
本报记者 李敏
日照的发展再次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7月14日,中国社科院发布的《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2009—2010)》显示,在全球经济增长排名前十的城市中,日照名列第八位。相较2007—2008年的第14位,上升了6个位次。
最近几年,在《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2009—2010)》中,日照的城市竞争力年年都向前一大步,年年快速向前奔跑,今年经济增长率更是冲进了前十。在当今国际之间、区域之间、城市之间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日照取得这样的位次,令人振奋。
有人说,日照好像踩着风火轮前进。此言不虚。
且看指标排名。2007年、2008年、2009年,日照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地方财政收入、港口吞吐量、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居全省前列。
再看经济总量。去年,在金融危机的深刻影响下,日照GDP达到861.67亿元,增长14.1%。今年一季度,GDP达到186.11亿元,增长16.1%;前5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209.85亿元,增长18.7%;累计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57.2亿元,增长21.4%;前6个月大项目完成投资134.3亿元,而且这134.3亿元的大项目投资,其产出效益影响深远。
统计显示的仅是表象,与这些数字相对应的,是一个激情奋进的新日照。
今年以来,日照抢抓蓝色机遇,加快蓝色经济区建设步伐,将转方式、调结构作为工作重点,围绕打造蓝色经济区、发展鲁南临港产业带、建设海洋特色新兴城市,坚持在发展中求转变、在调整中促发展,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政策基础、产业基础、科技基础、资源基础、人才基础更加坚实,蓝色优势日益显现,全市经济进入了总量扩大、结构渐优、质效提高的新阶段。前5个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地方财政收入、进出口总值分别增长18.7%、26.1%和53.9%。
转方式调结构带来了日照产业发展模式的变化,产业内部正在按新的方式进行组合。如今,日照正依托港口,突出蓝色优势,大力培植特色鲜明、成长性好的蓝色产业集群。今年全市确定了169个大项目,总投资额将达2791亿元,其中临港工业项目58项,占34.3%。日照国际海洋城、日照钢铁精品基地、现代威亚发动机三期、亚太森博浆纸三期、森达美棕榈油、华海船业等一系列带动力强、引领蓝色经济发展的战略性规划项目正在加快建设,东方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海帝电器LED彩屏、活点物联网浏览器、蓝晶易碳光伏组件、天一生物科技等100个有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项目正在加快推进,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正在完善,日照加快科学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步伐更加稳健。
不仅如此。日照还把利用外资、稳定外需与转方式调结构有机结合起来,在蓝色经济区的大背景下,重新在新亚欧大陆桥和全球大的发展格局中寻找坐标。“东吸亚太、西联桥带、北接半岛、南引长珠”,在对外开放中,日照转型发展的空间豁然开朗。
君到港城见,处处是新颜。凭着这种思想解放、永不满足、砥砺奋进的精神风貌,激情日照,必将迎来一个率先创新优质发展的新高潮。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 孟凡虎)7月20日,“山东社会科学院日照调研基地”揭牌仪式举行。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毛继春出席并讲话。毛继春指出,山东社会科学院日照调研基地的建立,是社科研究机构实现与地方合...
日照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日照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