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春节刚过,岚山区碑廓镇老张一家五口人来到了市中医医院脑病一科,说不尽感谢话,并送上了一面写着“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锦旗。而在这面锦旗的背后,却是脑病一科医护人员把张氏夫妻从鬼门关上拉回来的惊险历程。
这还要从春节前两个月说起。在外地服役3年回乡探亲的小儿子11点钟回到家中,没有见到早已接到电话的父母出来迎接,却见家中门户紧闭,在外面喊“爸爸、妈妈”也没有应声,他感觉不对劲,急忙将门撞开,只见屋内煤炉还压着火,他的父母在床上都已经昏迷,枕边是呕吐物,第一感觉就是父母煤气中毒了,小张顿时懵了,怎么办?父母是不是已经不行了?情急之中马上拨打了“120”,又拨通了市中医医院的电话,几乎是语无伦次地叙说了事情的原委:父母同时煤气中毒了,按他们平常睡觉的时间算已经十几个小时了!
放下电话,值班护士赵鈺立即向科主任张宪忠、护士长相昌娥报告,护士长相昌娥马上放下其他工作,着手准备,并通知重症监护室及高压氧室值班人员做好相应的抢救准备工作!
救护车一路呼啸着把老张夫妻送到了脑病一科,李莉主任和张宪忠主任立即对患者进行查体,发现两名患者均已经是重度昏迷,此时治疗的关键就是高压氧治疗。但上午进行高压氧治疗的一批患者已经出舱,再有患者治疗就需要包舱,费用很贵,而患者家属来得匆忙,并没带多少钱,为不耽误治疗,科主任、护士长当即签字担保给患者欠费治疗。进高压氧舱需要有患者的家属陪护,但患者家人已经被突如其来的变故击懵了,手足无措,又缺乏相应的医学常识。病情不能耽误,在做必要的处理后,科里当即安排一名富有临床经验的高年资医生和一名护士陪护患者进入高压氧舱。高压氧舱内压力大,温度高,一般人初次进舱很难适应,两位医护人员忍受着身体上的不适,耐心细致地为患者完成了初次高压氧治疗。
两位患者从高压氧舱出来后,迅即被送进重症监护病房。监测生命体征,吸氧,吸痰,输液,在最短的时间内给患者进行了各种及时治疗,还就他们的治疗即时进行了重症讨论,针对患者的病情,决定在抢救中要发挥中医的优势。一氧化碳由煤火中产生,从中医角度当属热毒,而患者嘴唇呈樱桃色,为血热的表现,因此两名患者当辨证为热毒内攻,气血两燔,脑窍神机受损,参考《温病学》的有关理论,拟出了凉血解毒、化痰熄风、醒脑开窍的方药,并采用鼻饲的方式给药。
由于患者中毒时间较长,病情比一般患者重,相继出现了脑水肿、肺水肿、休克、呼吸衰竭、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生命垂危,脑病一科根据病情变化不断调整治疗方案,值班医生时刻守候在床前,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护士精心护理,老张夫妻终于在7天后逐渐恢复了意识。随着患者病情渐趋稳定,在对患者进行常规药物及高压氧治疗同时,进一步发挥中医特色,给患者进行醒脑开窍的针灸治疗。半月后,张氏夫妻从重症监护室里转到了普通病房,相昌娥护士长又安排了富有经验的护士对他们重点护理,并配合医生进行康复指导。在脑病一科全体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下,老张夫妻不久便康复出院了。
春节过后,老张夫妻带着大儿子、儿媳和正在部队服兵役回家探亲的小儿子,来到了脑病一科,送上一面锦旗,向挽救老两口生命的白衣天使们表达了全家的感激之情。医护人员又详细询问了他们康复情况,并进行了仔细的检查,对其以后的康复注意事项作了细致的指导,全家人带着脑病一科全体人员的祝福,满意地回家了。
(高 磊 朱继东 安剑秋)
新闻推荐
7月14日上午10时,日照日报社日照新闻网将邀请市人民医院外科主任兼小儿外科主任、小儿外科主任医师李宜生做客日照新闻网名医面对面栏目,就小儿常见疾病的治疗规律以及疝囊高位结扎手术等与网友进...
日照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日照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