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南方
□滕兆敏档案
全国优秀语文教师,全国教改新星,山东省优秀青年知识分子标兵,日照市十大杰出青年,岚山首批拔尖人才。2009年3月,他被授予“2008感动日照十大人物”、“市精神文明十佳标兵”。1986年7月任教,民进山东省优秀会员,市政协委员、全国中语会课堂教学研究中心常务理事、全国和谐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作家协会少年作家班辅导员。所创立的“和谐作文教学法”通过教育部重点课题鉴定,获国家、省、市级科研成果奖。所创办的晨光文学社被团中央授予“全国中青艺术教育示范园”、“全国优秀文学社团百家”等称号。所主讲或录制的公开课三次荣获国家级大奖。《现代教育研究》、《恰同学少年》等文集的主编。他先后当选为《山东教育》、《作文辅导》、《语文教学研究》等刊物的封面人物,山东教育电视台等媒体先后报道过他的事迹。
“有一种回忆叫温馨,有一种滋味叫浓郁,有一种情感叫感动、怀念和内疚。人伦亲情忆故乡,出身于书香门第的鲁迅,对故乡风物人情的眷恋已融入他的血液之中,并深深植根于他的心田。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坎坷、历尽艰辛之时,鲁迅怀着满腔真情,写下了《阿长与<山海经>》一文,祈祷‘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随着滕兆敏老师的深情讲述,教室里开始肃穆起来,空气也仿佛凝重了许多,同学们久久地沉浸在感人的氛围中……
2009年8月,在上海举行的“全国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优比赛”活动中,日照实验高中语文教师滕兆敏讲授的《阿长与<山海经>》荣获大赛银奖,鲁迅之子周海婴先生亲自为他颁发了荣誉证书。滕老师是由山东省教研室和省中语会联合推荐,并最终获奖的两名山东选手之一。
在追求与探索中成长
滕兆敏的第一次失眠是1986年的夏天,高考成绩揭晓了,天闷热得像一口大蒸笼。
落榜了,梦碎了,滕兆敏一夜未眠。
那个年代,让庄户学生流泪最多的电影叫《人生》。那个年代过来的人,至今记得影片开头的一段字幕:“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当时,无数人为这段话泪流满面。
滕兆敏是幸运的,落榜后没过几天,镇上的领导来找他,说让他去汾水联中当老师。不管怎么说,没有重蹈“高加林”的噩运,可以这么快就能实现当老师的理想,滕兆敏兴奋得又一次睡不着觉。当窗外的启明星渐渐隐去,东方射出缕缕霞光时,他的思路也清晰了:做一颗启明星,带领学生去迎接新一轮太阳的升起。
这是一个细雨霏霏的清晨。18岁的滕兆敏背着简单的行李走进了乡村校园。走在细雨里,淅沥的雨声伴着清脆的读书声,一直回荡在秋天的校园里。至今,这种让人心灵颤抖的声音,已经在他耳边回荡了整整25个春秋。
尽管只是一名代课教师,但是滕兆敏发现,自己已经深深地爱上了这份工作。学生和讲台,就是自己快乐的王国。那个时代,对他影响最大的是路遥的小说《人生》,高加林的人生道路让他感慨不已。滕兆敏深信,自己的未来不是梦。
1988年3月,时任市教研室副主任胡善达等三位专家到汾水联中指导工作,要听一堂语文课,校长推荐了滕兆敏,滕兆敏讲了《小橘灯》。
一堂课下来,胡善达要求召集全镇语文教师座谈会,他用幽默诙谐的话来评价这堂语文课:“学生们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他说,“这是一堂富有语文味、文化味的好课,充分显示了丰厚的文化底蕴,给学生留下了余音袅袅、不绝如缕的美感,写下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精彩一笔。从这堂课看到了汾水镇语文教育的希望……”
这一年,市里的专家三次来学校听滕兆敏讲课。滕兆敏获全市优质课一等奖,成为市里最年轻的市级教学能手,和自己仰慕的老师郑世钊、尹相龙、王玉华等教育名流一起领奖。滕兆敏怎么也没有想到,十多年后,他所主讲或录制的公开课三次荣获“全国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观摩大赛一等奖”。2009年8月底,“中国少年作家杯”全国征文大赛颁奖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滕兆敏又应邀作了《提高文化素养,塑造美的心灵》的学术讲座,团中央、中国作协鲁迅文学院的领导孙云晓、雷抒雁等给予高度评价并题词鼓励。时年20岁的滕兆敏开始担负起送初中毕业班的重任。第一次中考,滕兆敏和一帮年轻的同事就实现了学校中考史上重点高中和中专生升学率为零的突破。
这次成功,滕兆敏激动之余在读书笔记中写道:“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创造和超越,我觉得,我与语文教学的故事才刚刚开始。我相信,我能用创造和超越续写我与语文之间更精彩的故事。”
1988年5月,滕兆敏和同事们一起创办了晨光文学社,定位是让学生“读好书,写好文,做好人”。那时,正是汪国真诗歌和琼瑶小说盛行的年代,学生们对诗歌和小说充满了激情,晨光文学社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晨光文学社初创之时,条件简陋,经验缺少,承受着应试教育的巨大压力。但滕兆敏“咬定青山不放松”。
晨光文学社举办写作竞赛,开办文学讲座,组织学生做社会调查,出版社刊,滕兆敏忙得顾不上休息。然而,文学社却成就了一批学生的梦想,从这个小文学社里面,走出了秦龙、于国强、刘从强三名北大和清华的学生,走出了江苏卫视记者侯大伟,走出了中国科学院博士邢相军.文学社被授予“全国优秀中学生文学社团工作示范单位”称号,还被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确立为全国四家“少年作家班试点学校”之一,后来又被团中央授予“全国艺术教育示范园”称号。
1998年,而立之年的滕兆敏迎来了收获的季节,他先后被评为岚山首批拔尖人才,日照市十大杰出青年,全国优秀语文教师。
两年后,滕兆敏被破格由代课教师转为公办教师,上了《山东教育》杂志的封面,他还被团省委、省人事厅、省科技厅等联合授予“省优秀青年知识分子标兵”称号。滕兆敏被破格调到了日照实验高中任教。
这是滕兆敏第二次事业高峰做的头一件事。名师们的成长之路告诉他,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既是教学能手,又是科研先锋,科研是提高教学效率的第一生产力。滕兆敏在教学札记中写道:“我要努力站到语文教育研究的最前沿,并坚持独立思考,在语文教育的交响乐中唱出属于自己的那一个音符。”
(下转2版)
滕兆敏老师与学生在一起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 王秀洁实习生 张婷)8月27日,国务院召开全国依法行政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市委副书记、市长赵效为,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玉佩,副市长孙雨以及各有关单位负责人在日照分会场收听收看。...
日照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日照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