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滕聿刚
在调整产业结构,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过程中,农业结构调整举足轻重,影响深远。
日照市立足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规模发展,以龙头企业带动特色农业,提升了农业发展质量,促进了农民增收。
2009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149.84亿元,其中特色种植业30.97亿元,已占农业总产值的21%。今年3月,市委、市政府确定2010年为“农业结构调整年”,计划新发展各类特色经济作物17万亩,为近年来发展面积最大的一年。
按照“科学规划、突出重点、注重特色、扩大规模、提高效益”的原则,日照市以绿茶、瓜菜、果品、黄烟、桑蚕、食用菌、药材为重点,以高端高质高效农业为发展方向,进一步加大区域布局调整力度,膨胀产业基地生产规模,加速实现区域生产规模化、规模生产产业化,着力构建优势明显、集中连片、特色鲜明的产业布局,在更高层次上提高农业的素质、效益和竞争力,努力做大做强日照特色农业。
特色就是优势,就是效益,就是竞争力。以茶叶生产为例,目前,全市茶园面积达到12万亩,年产茶叶7000余吨,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省的50%以上和70%以上,成为我国秦岭淮河以北最大的绿茶生产基地。岚山区巨峰镇为日照市最大的产茶镇,年生产干茶2000余吨、产值2.4亿元,占全镇GDP的28%,茶叶亩均收入超过7000元,人均茶叶收入超过3000元,已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0%。
围绕特色主导产业,发挥区域优势,逐渐向区域化、规模化方向发展,日照市目前已形成三庄镇、河山镇的苹果,涛雒镇的黄桃,陵阳镇、许孟镇、碑廓镇的瓜菜,巨峰镇、后村镇的茶叶,小店镇、洛河镇的芦笋,峤山镇的大姜,龙山镇的蜜桃,松柏乡、户部乡的樱桃,库山乡的药材等一批区域特色乡镇。加快规模化城郊型农业发展步伐,涌现出孔家湖子、西沈马庄、东石梁、后大坡、贾家岭、大珠子村等一批面积大、设施水平高、经济效益好的村级设施农业基地。
现代农业的发展,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各类农业合作组织飞速发展。据统计,全市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372家,其中国家重点1家、省重点20家、市重点73家。2010年3月,市政府又组织农业、发改委、财政等11个部门,联合评审第五批农业产业化市重点龙头企业77家,全市农业龙头企业发展规模进一步扩大。2009年,日照市交易额超过5000万元的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达到16个,交易额达77亿元。全市出口柠檬酸居全国第一,绿芦笋列全省第一,蜂蜜列全省第一、全国第三,花生列全省第三,蔬菜列全省第五。2009年全市有出口实绩企业224家(其中15家企业过千万美元),农产品出口创汇达到6.78亿美元,连续十年列全省第五位。
值得一提的是,日照市农业结构调整,并未动摇粮食生产的主导地位。通过引进推广农作物新品种,实施小麦区域化种植和保护性耕作补贴,粮食种植面积增加、总产增加,单产水平提高、优质小麦生产水平提高。据统计,今年日照市夏粮喜获丰收,产量实现连续六年稳步增长。
新闻推荐
曲亚平今年上半年,日照市专利申请量突破千件,增幅居全省第一位。其中,授权量370件,增幅居全省第六位。(8月3日《黄海晨刊》)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代表着一个城市自主创新的能力和活力,在当前转...
日照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日照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