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尹秀英)在东港区秦楼街道城建花园社区,如果想要办理子女上学、低保申请、户籍迁移等事宜,只需提供必要的手续,其余的工作全部由社区居委会代办,方便、快捷的社区服务使广大群众从中受益。现如今,以“权随责走 费随事转”为核心的新型社区管理服务机制已经在全市82个城市社区全面推开。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社会管理服务工作延伸到社区,加强城市社区建设、提高社会管理水平显得尤为迫切。然而,部门与社区居委会关系不协调、社区工作负担过重问题,则成为制约社区建设向更深层次推进的瓶颈。
为破解发展瓶颈,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亲自带队深入到每一个社区明察暗访、调研督查,在此基础上,日照市在全省率先创新建立了社区“权随责走 费随事转”工作机制,形成了新型的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
所谓权随责走,包括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人口与计划生育等9大类41项工作延伸到社区,同时,公安、计生等13个部门对社区居民户口迁移、生育指标等30项事务的初审权和监督权赋予社区居委会。
费随事转,即在原有的社区居委会办公经费和社区工作者的工资补贴等资金拨付标准、渠道、比例等保持不变的前提下,由财政部门将公安等6个需由社区居委会协助开展工作的部门的11项工作经费,在安排预算时从部门专项工作资金中代扣,并入社区经费预算,不足部分由区级财政和街道办事处补齐。
与此同时,各级各部门工作需进社区、需社区居委会协助办理的,要向同级社区建设领导机构提交准入申请,经批准方能进入,减轻社区居委会负担。
据市民政局的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市社区居委会承担的工作,平均由原来的70项减少至40项,社区工作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入户走访了解民情民意,根据居民实际需求开展工作,促进了社区自治;同时,社区通过承担部门延伸到社区的工作,与居民联系越来越密切。
除此之外,“权走费转”的新型社区管理服务机制,也进一步夯实了社区建设基础,有力推动了和谐社区建设。目前,全市已建成的82个城市社区,已经解决配套用房的68个,实现了有房办事;建立了以各级财政投入为主、费随事转经费投入为辅、社会各界捐助投入为补充的社区建设资金保障机制,2005年以来,市级财政累计投入各项经费近4000万元,实现了有钱办事;建立起了以社区党支部为核心、以社区工作者为主体、以社区志愿者为补充的社区工作队伍,目前社区工作者有509名,实现了有人办事;全面推进社会救助、劳动保障、综治安全、卫生计生、文化教育、便民利民六项服务进社区。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 许静海洋经济占GDP比重超过40%的日照目标清晰:把建设海洋特色新兴城市作为日照未来发展的战略取向,力争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中率先突破,建成海陆统筹的蓝色经济示范区。 ...
日照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日照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