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新闻 五莲新闻 莒县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日照市 > 日照新闻 > 正文

秦楼街道:近海种茶创特色农业新模式

来源:日照日报 2010-09-20 02:06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东港讯(通讯员 宋广福 刘伟)日前,在刚刚闭幕的2010中国正定北方茶博览会上,秦楼街道卧龙山、驻龙山两处近海生态茶种植基地生产的“山海春”、“驻龙山”两大品牌日照绿茶,成为抢手货。

卧龙山生态茶基地双庙村原先一直以石材业闻名,据说,当年日照港的建设所需石材、石子有一半来自双庙村。驻龙山边的苏家村前几年有十几家砖厂,从事砖瓦生产销售多达上千人,造砖制瓦是苏家村及附近几个村庄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双庙、苏家村靠着资源优势成为当时秦楼的经济强村。

进入新世纪,随着日照市生态立市政策的提出,市北的卧龙山、驻龙山实行了最严格的生态保护。石材不能采了,红砖不能烧了,两个村如何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成为摆在街、村领导面前的一大难题,“原先的支柱产业没了,老百姓的收入绝不能减!”街、村干部都觉得自己身上的担子沉甸甸的。

他们瞄准了绿茶,日照绿茶这几年名声在外,茶农收益颇丰,是个好产业。可秦楼的这几个地方适不适合发展呢?带着这个疑问,街道领导找到茶叶种植专家薄子宝——— 一位从16岁就开始种茶卖茶的老专家。老薄说:“种茶是有讲究的,它讲究‘离海靠山、背风向阳、土壤微酸\’,你们那里靠海,恐怕不行!”话虽这样说,老薄还是决定转转看看。既然老经验说种茶要离海远点,那我们反其道行之,第一站就先看看任家台村后松林间的那片布满乱石的荒坡吧,这地方靠海最近,转了几圈,老薄就相中这个地方。这是一处山坡,北高南低,向阳背风,位置不错,赶紧采集土样去化验,结果很快出来了,ph值为6.5,是出优质茶的最佳土壤。薄子宝决定在这里种茶。

就这样,被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鲁成银誉为江北第一茶园的“御海湾”近海生态有机茶园诞生了。苏家村在“御海湾”的带动下千亩茶园已成规模,通过招商引资,天桥贸易集团投资千万打造驻龙山近海生态有机茶种植基地,日照港建集团则投资500多万元在双庙村所在的卧龙山系建有机茶基地。

昔日砖瓦厂,如今茶满山的苏家村,山坡上,一眼望不到边的千亩绿色生态茶园里,周围村的妇女们在愉快的采茶。刘东楼52岁妇女刘贵花说:“在邻村采茶,一个月收入千多块,很不错。”苏家村村民苏循清感慨道,“砖厂复垦的土地地薄,种粮种菜产量差,收益少,我种了3亩茶,今年光卖鲜叶就挣了3万多,划得来!”

秦楼街道依山傍海发展茶叶种植,绿了“卧龙”、“驻龙”这双龙山,又为民俗旅游村任家台添了一个在全国叫得响的旅游目的地。滨海民俗游,茶园特色农业游,已融为一体。许多来日照的游客都要到生态茶园里走一走,学学采茶炒茶,现场品品茶,返乡的时候大包小包的,总得带一些回去,种茶鼓起了秦楼百姓的钱袋子。该街道目前已发展茶园5000亩、茶厂15家,年收入5000多万元,再加上茶叶观光带来的收入,合计1亿多元。

对此,街道党委书记迟玉国这样总结:“御海湾”茶园的建设是一次打破常规的探索,用实践证明了海边不但能种茶,还能种出不用喷洒农药的高品质有机茶来,事实证明:思路一变天地宽!现在的秦楼,山、海、茶完美的结合,绿了大山、火了旅游、富了百姓。 

新闻推荐

三庄镇机械推广惠民助收

本报东港讯(通讯员 李晓飞)9月16日上午,东港区花生机械化收获现场会在三庄镇邱前村举行。三庄镇全体机关干部,农村支部书记在现场进行了观摩学习。前一阵秋雨连绵,将花生收获期相应延迟。虽然...

日照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日照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秦楼街道:近海种茶创特色农业新模式)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