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江雪
站在岚山港港口前,沿坪岚铁路由西往东看去,精品化工园区、钢铁配套产业园区、国家级木材加工示范园区和海洋生物医药及食品产业示范园区等4个特色产业园区分列两侧,一个规模化的蓝色经济临港产业区在岚山初具规模。
岚山区以建设循环经济型重化产业聚集区和精深加工型轻工产业聚集区为载体,加大重点区域招商、倾力突破产业招商,积极促进转方式、调结构的招引工作已在岚山兴起。鲁南经济带最便捷、最经济的出海口,鲁南临港产业带核心区,山东日照精品钢基地落户区——— 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招引中再一次被放大,围绕港口谋发展,促进临港产业壮大升级的思路日渐清晰。
“要走出去,展示新岚山的形象与未来!”今年4月,岚山区集中一个月的时间,举全区之力,以项目引进为目的,以承接经济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拓展产业集群为重点,选择重点片区、重点产业和重点项目,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将“新岚山”的名片传播至全国各地。活动期间,招商组走访了各地区企业500余家,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份,召开推介会、投资说明会及小型客商洽谈会20余次,洽谈、对接了一批好项目。“走出去只是第一步,引什么项目进来才是关键!”该区摒弃“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思路,有规划、有重点、有选择地进行招商。
有规划——— 在初步形成钢铁、化工、木材、物流四大产业集群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构建新型临港产业体系;
有重点——— 目光瞄准“国字号”、“五百强”等发展潜力大、带动力强、上升空间大的企业,促进区域产业升级、结构优化;
有选择——— 提高准入门槛,注重引进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项目,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思路;
截至目前,上海氢气加工设备厂氢气加工设备项目、浙江温州市鹿城植保化学有限公司农业化工品项目等一批“金牌”项目即将落户岚山。“不仅要走出去、请进来,更要带动本土企业发展,形成合力!”随着一批优势企业、金牌项目的陆续落地,更高效的管理方式、更科学的发展思路、更前沿的经营理念在这块滨海新区一再彰显,敦促本土企业加快升级转变速度,“鲶鱼效应”逐步显现。
在此基础上,该区以岚桥、岚北港区、孚宝、鲁圣等为突破口,帮助企业清理思路,主动加强与大企业大集团的资金、技术合作,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 陈蕾)随着近期强冷空气的迅猛过境,日照市衣食住行各方面“暖”经济开始全面升温。在市区几家大型商场,款式新颖的各种冬装占据了绝大部分柜台。围巾、帽子、手套等御寒衣物也被...
日照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日照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