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新闻 五莲新闻 莒县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日照市 > 日照新闻 > 正文

清“奉直大夫”安大观

来源:日照日报 2010-10-23 01:57   https://www.yybnet.net/

日照安氏,原籍东海。明朝洪武初年,日照安氏的始祖母张氏携二世安文诗、安文礼,迁日照县湖水村(今日照市东港区两城镇安家村)。不久,安文诗先迁莒州,再转迁淄川。安文礼留居日照。明万历年间,安氏传至六世、七世,已是诗书门第,日照望族。明末清初的安大观,即是安氏家族中有影响的人物之一。

安大观,字宾王,今日照市东港区两城镇人,生于1603年(明万历三十一年),卒于1689年(清康熙二十八年),享年86岁。他曾由拔贡擢拔鸿胪寺右丞加二级,封奉直大夫。

安大观12岁丧父,辍学理家。当时,正值明末乱世,安大观努力练习兵戈骑射。他身材魁伟,力大超众,精于技击,很快成为当地为人注目的人物。1642年(明崇祯十五年),日照一带匪盗横行,安大观在海里寻得一处可以避乱的岛屿桃花澜,让几千名老幼躲住在那里,日夜派人防守。这一天,潮水一落,土匪顺着入澜的水路涌向岛屿,安大观率众杀退土匪。

此后,安大观毁家业,练乡团。后来,他投奔胶州柯将军幕府,带兵夜袭莒邑,平定动乱。不久,胶州告急,安大观又率众急驰百余里,解胶州之围。高密大司马张公被围城中,安大观率几个亲兵,简装策马,前往援救。

清顺治帝召见平乱有功的乡绅。据说,当时被委任者都跪听诏命,安大观身高九尺,跪着仍如一般人站着那样高。顺治帝误认为安大观没跪,当弄清真相后,禁不住赞道:“你真可称为‘宾王\’啊!”由此,安大观又叫安宾王。后来,安大观入国子监未成,不久以试判得授拔贡,后又擢鸿胪寺右丞加二级,直至奉直大夫。

安大观治军严明,对抢劫民财、掳掠奸淫民女者严厉查处。对解救出的被抢女子,先妥善安置尼姑庵后,便尽快送回家去。他生性慷慨通达,很讲义气,同僚者义气相投,“赖以谋朝夕”;对乡邻更慷慨解囊,早年在乡里,对无力娶妻、无资治丧者,皆出钱资助;岁末,常叫人带着米或钱,送给那些贫困不堪的人家。遭难者如求上门来,他尽力相助。诸城的王文登因拖欠官税,被逼迫无法,慕名来到安家,虽素不相识,安大观还是凑足五十两银子,替王文登付清官税。许多煮盐的灶户,因盐税过重致使子女沦为奴仆,安大观出钱把他们赎出来。还有一些煮盐的灶田杂在农田里,因而出现“一田双税”的情况,安大观就上书督抚,请有司重新丈量土地,减轻了灶户们的双税。民间还相传安大观曾“明救韩文屠宗之祸,暗解苏侍御(苏京)倾覆之难”,但详情难考。

安大观出身官宦之家,祖父安节备于明万历十九年被诸城知县宁嘉祐枉法笞责,不久含恨而死。安节备长子安进到省府告状,反被拘禁不得脱身。安节备幼子安重年仅9岁,陪同母亲万氏千里迢迢进京告状,为父鸣冤。明神宗见安重年龄虽小,尚有如此胆量,尤其如此忠孝,遂有怜爱之心,派员查实诸城知县枉法实情,以“御批抵祐枉法之罪”处置。

后来,安重拜师于焦竑,明丁未年中进士,放大名知县,例赠文林郎,累赠奉直大夫,32岁时英年早逝。当时安重长子安大年15岁,次子安大观12岁,两小兄弟千里迢迢扶柩归里。

安大观有两个儿子,长子安伈,“茂才异等入太学,授州同知”,勅封承德郎,鸿胪寺右丞加一级。次子安殿邦,由岁贡生授内阁中书舍人,例授征仕郎。

(该栏稿件选自《日照历史文化名人》) 

新闻推荐

日照特警文化搭台做活思想政治工作

本报讯(通讯员 王小龙)市公安局特警支队大力开展特警文化建设,走“文化搭台、思政唱戏”的新路子,使特警思想政治工作、文化建设和业务工作齐头并进,为特警工作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该支...

日照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日照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清“奉直大夫”安大观)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