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社会各界提供相关线索、人物资料以及联系方式。本专栏稿件版权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需经本社同意。
本社特派记者部联系电话:0633-8010009 邮箱:hhcb99@126.com
本报记者 南方
□ 姜东霞简历
著名作家。1964年冬生于日照丝山乡东小庄(今桃花岛)。1984年参加工作,当过教师、警察。著有长篇小说《无水之泳》、短篇小说集《过去的日子》等。近年来,发表短篇小说《越走越远》、《风和破碎阳光》、《月光下的口子》、《1999年的秋天和另一个冬天》、《蝴蝶不再飞舞》,以及一些随笔。《无水之泳》在2003年第12期《中国作家》全文发表后,先后获贵州省第二届文艺奖二等奖,第五届金筑文艺专业组一等奖。系贵阳市科技骨干带头人、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长篇小说《无水之泳》是中国第一部女狱警描写现代女子监狱囚犯生活的力作。
在密密层层的时间里奔走得久了,回忆变成了黑黑的时间里的一道光。或许更像是一道陷坑,沉沉地陷下去,沉陷在那些斑驳的时间碎片里,便又生出些新的希望。
——— 姜东霞
抹不去的光阴记忆
即便是在老家日照,姜东霞似乎也是一脸忧郁。幼时姜东霞随在部队工作的父母来到贵州,偶然的机缘安家在贵阳金华农场。纯净天空下的灿烂阳光,郁郁葱葱树林子里的婉转的鸟鸣,湿漉漉青草上蹦跳的蚱蜢,清澈小溪中畅游的鱼群,都是天真小姑娘的快乐源泉。成年后的姜东霞常常把回忆定格在这段无忧无虑的日子,时光的倒流仿佛给她汩汩地注入生存的勇气。姜东霞也许就不是能够承载太多世俗的女人,往往身不由己地把自己推向时光的背面,连空气都带着甜丝丝味道的童年,于是在她的生命中烙下了挥之不去的痕迹。
有位哲学家曾经提出拯救人类应当先拯救谁的问题,大多数人都会说先拯救自己,而哲学家却说先拯救女人。姜东霞想,哲学家已然明确地告诉我们女人有多么的重要。那么做为母亲的女人就更为重要了。母亲在姜东霞的生命中尤为重要。“如果将写作比作一粒种子的话,我的母亲便是那枚种子的播撒者,我的家庭和环境便是催生那枚可怜种子的土壤。遗憾的是直到离去,我父母都未曾了解这一点。”
每个作家的生命深处都隐藏着一个辽远的,引发他充满无限遐想梦萦魂绕的故乡。东小庄便是这样的故乡。在那儿,姜东霞从母亲每一次的描述里获得重返和想像的谜样的穿越。母亲文化不高,却聪敏过人,悟性极高。她给了女儿充满诗意幻想的童年。“那些一个又一个的黄昏或夜晚的情形是无法忘却的。我们姊妹五个围膝倾听母亲讲着鬼怪的故事,因为惧怕,我们总是要把身体挤得紧紧的,有恐故事里的鬼或妖伸出手来正好攥住我们露在外面的身体,那样的情形是让人倍感惊惧的。这时候我们会怀了怎样的兴奋和激动,挤挤挨挨地纠缠着母亲一个又一个的讲,母亲描述过的每一个故事在我心里都极其生动,都能引发我的情感无限延伸。”后来姜东霞才知道,那些由母亲的母亲们口口相传的故事,大多出自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姜东霞曾经带着女儿重走自己的上学之路,“妈妈,你们的童年真幸福!”女儿无比羡慕地感叹。“是啊,兄妹五人虽然让家庭的负担加重,一家人住在破旧的小屋,生活条件也好不到哪里去,但我们可以在开满鲜花的山坡疯跑,快乐地寻野草莓、捉蜜蜂。现代教育让女儿失去了童趣和天真,作业书本让女儿失去了和大自然亲近的机会,现在她会为一头田野里吃草的牛,为空中飞过的一只鸟而欢呼雀跃。”姜东霞对现行教育体制有着很多自己独到的思考。
在羊艾农场,姜东霞度过了青春岁月里最快乐的时光,生活像蓝天白云一样的纯洁,俗世凡尘仿佛在山的那一面,闲云野鹤的姜东霞沉浸在与诗歌、散文的初恋激情中。贵阳文学界的年轻朋友简直把她小小的家当作了世外桃源,诗歌、啤酒、欢笑、自由弥漫在青山绿水间的一隅小屋。姜东霞营造着朋友们的友谊和愉悦,尽其所能用仅有的收入投入到聚会中,很多贵州作家都是这个文学沙龙的常客。她快乐地编织着幸福的生活之网,将自己紧紧地包裹。
七年之痛
姜东霞很长时间离监狱生活都很近,工作后又当了五年的女子监狱狱警,她的眼睛就像显微镜,把这片特殊天地下生活的人看得通透明白:人性的善恶、苦难、挣扎每天都在淋漓尽致地上演着,每一个镜头、每一张面孔无不深深触动着姜东霞敏感、脆弱的神经。姜东霞的主要工作就是和女犯们面对面的心理交流。写一部反映女子监狱题材的小说,慢慢在姜东霞的脑海里酝酿,对罪犯的心理及他们在狱中的状态的了解,让她坚信自己有能力写出一段精彩的故事,也有能力栩栩如生地刻画出这些活生生的人物。姜东霞开始了这部小说的构思。
1995年10月,姜东霞从省女子监狱调入市群众艺术馆,脱下穿了五年的警服。而后,三年曲曲折折的生活伴随着断断续续的写作,她带着女儿在城乡交界处,租住在一户农民家里。姜东霞如同一只飞离了林子的鸟,面对喧嚣的城市诚惶诚恐;幼小的女儿如落难的“公主”,在周围孩子的包围中孤单无助。城市对姜东霞的伤害让她在绝望中挣扎、煎熬,邻居的农妇给她介绍夜班做“棒棒冰”的工作补贴生活,姜东霞甚而打起了当保姆的主意……不管生活多么艰辛,她没有放弃自己的追求。昏暗的灯下、粗糙的小木桌上,释放的情感在稿纸上流淌,希望在绝望的土壤里滋生、发芽,任凭大雨从破旧的屋顶漏下,淋湿刚刚写完的稿纸,也无法熄灭她心中燃烧的火。
朋友来看望姜东霞,当看到空空如也的家,看到憔悴的女主人时,感慨地说:“当作家当到这个份上,真不如不当!”也许,作家确实可以不当,但姜东霞无法不完成这个孕育七年之久的故事;也许,这七年的曲折、风波远比故事本身更精彩,但不解开心中的结,她又怎样去坦然面对生活?这是一段多么漫长的怀着希望的绝望时光啊,敏感脆弱、悯天怜人的女作家终于走出了心中的“囚门”。
2001年中国作协主办的大型文学月刊《中国作家》刊出了姜东霞的长篇小说《无水之泳》。荣誉接踵而来,《无水之泳》荣获贵阳市第六届“金筑文艺奖”专业组一等奖,姜东霞获得贵阳市政府授予的“中青年科技带头人”荣誉称号,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了《无水之泳》一书。而真正让姜东霞感动的是,她真诚的声音让狱警和囚犯们深为感动,这部有些灰暗沉重的小说,唤起了人们对复杂人性的感悟。一个囚犯曾经给姜东霞写来一封信,他说:“你写的不是小说,简直就是为我们写的日记,很真实地反映了我们的生活和感情,让我们很感慨。”“如果没有农场那样广阔空洞而又狭隘的日子,也许我不会去写小说。那样的环境是逼仄的,它的宽阔会让人看不见眼前和今后的道路,于是只有在心中生出希望来,人才能感到土地、树木和你的距离,才感到存在的可能性。”姜东霞说。
《无水之泳》是绝望的,它写了那个年月里,监狱中一群女人黑暗的挣扎。
姜东霞倾注更多心血的另一部作品《时间的斑点》即将面世,人们期待着惊喜的来临。
网络生活和泡吧情结
2001年发生了“网妖状告网易侵权案”,这件事说起来和姜东霞还颇有关系:从2001年2月开始,网易抄袭了网妖网站原创作品共有101篇文章,而其中大部分作品是姜东霞的原创作品。姜东霞当时负债累累,出于无奈权当了一回网络写手,唯美的文字,感人的爱情故事,姜东霞用女性的敏感,诗人的笔触创作了大量的网络美文。读者的感动和眼泪换来了姜东霞稳定的经济来源,她很自嘲地笑称自己是“网络投机者”而非网络作家:“给网妖投稿是有稿费的,为了还清所负之债,我不分白天黑夜的写作,我把全部精力和情感都倾注在文章中,让我暂时摆脱痛苦的折磨。”至今,还能在网妖上看到当初姜东霞用红唇、水清清等名字发表的文章。
姜东霞说:“在物质生活极度繁荣的今天,人类对永恒、崇高、美等一切可望而不可及的形式追求越来越简单,越来越匆忙。”她喜欢在春日和煦的阳光下,漫步在贵阳的街头,迷失在充满诗意的酒吧,啤酒屋。姜东霞在《生活在别处》的小品文中写道:“你会被这些星罗棋布散发着鲜艳抒情意味的东西迷住,那些被我们遗失的情绪缓缓地回到了时间里,直抵我们的心灵,重现我们对情感的渴求。”因此,泡吧成了姜东霞的情感释放的圣地。雨季的下午,坐在弥漫着中世纪气味的酒吧靠窗的位子,望着雨中街景和梧桐树摇曳的枝叶,心与酒吧中写作的海明威似乎近了、更近了。时间和现实被分割,喧嚣繁复的城市在远去,晦涩生硬的日子在远去,年轻的作家仿佛在“尘嚣中获得超然物外的慰籍”,寻求到了永久的精神彼岸。
故乡最为深刻的记忆
故乡的情结在姜东霞的生命中应该是极其重要的。
海和渔船离我们的生活或者视线,实在是远了些。远得我们的情感无法抵达。母亲生长在海边,祖辈为渔民。因此自己的成长里就全是些有关海和海的故事。海对于姜东霞始终包藏着无边无际的神秘,包藏着她那个年龄或许更多的人无法预知的凶险,从她童年的记忆里漫溢出来,形成晦暗的痛。很长一段时间里,海在她幼小的心里是一种无边漆黑的疼痛,带了那个冬天无法驱散的寒冷,或许也在母亲的心里。那个几十年前海风狂啸的夜晚,因为海浪卷走了培养海带的渔船,姜东霞年仅26岁的二舅周绪栋,带领守海的另外四个人,迎风搏浪抢救那些离去的船只。天寒地冻,风浪掀天,船行于海浪之中有如遭遇刀石破竹,五个人在寒冬腊月身葬大海,自是不必多想的结果。或许还不待母亲将结果说出来,她的心早已就穿越了那个惨痛的结局。(当然后有两人幸勉于难。)消息传进村庄,冰天地冻的海边会是怎样的情形,这是她始终惧怕想象的。心与漆黑冻结在一起,于是她天性的脆弱里便多了份忧惧。忧惧海浪忧惧风声忧惧渔船忧惧祖祖辈辈的生生死死。
过年了,遇难的亲人仍等在海边。姜东霞不知道那样的等待里,需要耗尽亲人多少生命和勇气。“我无法描述那个黑暗的冬天遮蔽舅母和表亲们的生活之后,他们将以怎样的勇气再次走近他们赖以生存,却吞没了他们生之希望的海。我从没有追问过母亲,二舅他们那个夜晚或者平日里出海用的是什么样的船。但我相信那一定是木船。”在风雨中破破烂烂的大的小的木船,从久远的时间里驶进那个村庄,驶进姜东霞幼小的心里,应和着时间陈旧的斑驳气息和生命的历程、生命的苦难以及祖祖辈辈的生存梦想,印记着人类年深月久的永恒记忆。
这样的渔船几年前,姜东霞在北海终于见到了,那都是些废弃的船只,一个挨着一个地泊满了另一个与出海无关的码头,倒像是永久地泊住了时间、历史和苦难。“我想那些船永远地不会再出海了。那些破旧而执着的木船,终究不会停止,它们在波浪中飘飘摇摇,承载着久远的生命和苦难,并且将会在时间和记忆中沉陷的船只,是怎样地让我的心为之震动颤栗和不安。”于是一切的一切便交织在她的心里,成为对一个流淌着亲人血脉的村庄永恒的伤痛和记忆。
母亲走了,海成为生命中更深更远的记忆,成为一种绵长的思念。海和村庄映在姜东霞的血脉之中,成为与生俱来的如同生命一样自然的东西,在父母都已离世之后更加挥之不去。故乡的记忆成就了姜东霞,她在母亲的每一次讲述里获得重现的力量。她说感谢村庄给予了母亲生命,感谢母亲给予了她生命,给予了她那样悲悯的情感。
姜东霞近影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 许静日照体育收获亚运惊喜。11月21日,广东汕尾。红海湾畔,在刚刚谢幕的亚运会帆船比赛上,代表中国参赛的日照籍运动员王宁勇夺女子帆板米氏级金牌;蔡丽萍摘得女子帆船470级...
日照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日照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