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绪迎
随着国家经济的繁荣发展,企业管理的重要性已逐步成为人们的共识,这种共识的形成,为抓好企业管理工作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同时也对管理工作者转变观念、提高业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运作,已对企业传统的管理模式提出了直接的挑战。改革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关系到转换机制的成败。
市场经济对企业来说是一种生存力的培养与锻炼过程,具有优胜劣汰的残酷性,是一个完完全全的经济行为。企业生存的决定因素——— 经济效益成为企业行为的最高准则,这就是要求企业的一切活动都追求企业自身利益最大化,为自己的利益承担相应的权力和责任。政府部门则不直接管理企业内部事务,企业内部管理必须坚持企业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实现优化组合,管理机构的设置都是对企业本身负责的结果,不必要也不可能成为企业以外单位或人员的利益代表者。此时企业行为中心明确,重点突出——— 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因此,市场经济作用于企业的结果是给予企业主体化身份,具有不断发展的内在动力。
从客观上讲,这种机制是社会有效地创造财富,发展生产力的根本途径。这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行为。就市场作用企业的具体方式而言,主要是市场客观公正地反映供求平衡状态,通过价值规律来调节企业利益分配。这样企业的命运客观上由其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来决定,企业竞争力构成要素(质量,成本,市场占有率)成为生存与发展的决定因素。市场竞争力要素随着市场作用的深入而不断优化,使企业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驱动下,用活人力资源,实现资产的高教运行,建立灵敏有效的市场触角,追求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立企业发展的多元体系。从而使管理思想,管理体系,管理方法形成一个配套的运行体系。
其实,市场经济对企业管理的新要求,就是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亦即“效果管理”,保证和考核企业经营效果成为企业管理的首要任务。首先,市场经济要求企业管理具有高度的灵敏性。市场是动态的,随时变化的,企业要在竞争中取胜,必须适应变化的市场随时调整自己的行为,这就要求企业管理系统对市场变化有良好的灵敏的反应功能。因此,市场经济中,企业管理的灵敏度成为企业管理的生命线。其次,市场经济要求企业管理具有有效的控制性。企业必须主动适应市场的变化,这是竞争中的根本取胜之道。这就要求企业管理措施必须根据市场变化有效调控企业行为。因此,主动管理,成为适应市场经济中企业管理思想的灵魂。第三点,市场经济要求企业管理其有有序的层次性。市场竞争是有风险的,要求企业各个层次应适应这种风险,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机制。因此,风险管理是市场经济中企业管理的根本特点。最后,市场经济要求企业管理具有低投人高产出的高效性。只有这样才能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所以,高效运行是企业管理效果的最终保证。
可见,计划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模式已完全不能适应企业转换机制以后的要求。必须通过改革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新的企业管理模式。
现代企业管理中,面临各种利益冲突,规则性思维要求思维者注意规则的存在,帮助企业预设标准,并在处理问题时尽可能遵照已有规则,不任意改变已有规则和原则,对管理冲突中各种利益关系理性判断。继而当该思维成为企业管理习惯性思维后,引发出如何协调管理矛盾的日常考究。规则性思维发挥作用的另一情形是约束企业员工行为,企业管理层通过向员工传达稳定性、可预测性的规则,表达企业管理决策理念,通过规则性规范指引,增强员工对经营行为的预期,引导员工从事企业激励行为,避免禁止行为,这就意味着管理中首先要服从规则而不是听从情感,也意味着规则必须重复使用,不能轻易更改,以有利于企业管理长期有效机制的构建。
(作者单位:日照日报
社)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 许静)6月28日,市委隆重召开大会,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表彰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和优秀党务工作者,激励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坚定理想信念,凝聚奋进力...
日照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日照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