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科技力量 开启美好未来
本报记者 王大鹏 通讯员 王统纪
农民工技术培训、科普惠农示范工程、巾帼星火创业培训计划、科普车进百村惠民行动……如今,全方位履盖城乡的科技培训活动,叫农民兄弟们越来越感受到:只要自己想学科技方面的知识技能,都能找到相应的培训机会。而这些实用科学种植、养殖知识技能,正在让勤于学习和钻研的农民群众富裕起来。几年来,变化不仅发生在农民群众身上,而且日照市市民科学素质提升有目共睹。
变化源自2006年,国务院出台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该《纲要》目标是到2020年,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在整体上有大幅度的提高,达到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1世纪初的水平。为有效实施《纲要》,日照市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科学素质工作的意见》,按照“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方针,进一步强化基础,完善机制,突出重点,大力推进全市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经过几年的发展,已初显成效。
着重在打基础上下功夫
不断完善工作机制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着重在组织领导和完善机制上下功夫,市政府组建了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完善了组织领导机构;针对《纲要》确定的各项任务,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工作方案,建立工作制度和督导检查机制,明确了牵头部门和责任单位的工作目标;各区县也都建立了领导机构和工作制度,将《纲要》的实施纳入政府议事日程,将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列入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目前,牵头部门协调抓总、责任单位积极参与、地方政府逐级推动的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机制已经初步形成。市委、市政府将科学素质工作纳入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年度工作计划,明确为党政目标管理考核内容。特别是2009年,日照市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科学素质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工作目标、工作重点和保障措施,为深入实施《纲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着重在搭建平台上下功夫
努力推进资源共享
市民科学素质的提升离不开全市各个部门单位的共同努力。几年来,市发改委、建委、财政局等部门加强对科普基础建设的宏观指导,市科技馆建设已列入2010年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目前正在进行建筑设计和开工前的准备。市科协积极推动科普资源整合,成功创建了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两处、省级科普教育基地6处、二星级山东省科普教育基地两处,市级以上科普教育基地22处。提报的《山东省科学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被评为全省市级科协优秀创新项目一等奖。市科协、市财政局对全市科普画廊、科普宣传栏进行了更新改造,基层科普设施不断拓展,内容更加丰富,基础条件不断改善。市委宣传部牵头、协调主要新闻媒体加大科技传播能力建设和科普宣传力度,“日照新闻网”和“日照网”开设了科技专题,日照日报社、市广播电视台分别开设了《科普之窗》专栏和专题节目,其中日照日报《科普之窗》被评为全省科技宣传优秀专栏。市应急办、环保局、安监局、畜牧局、地震局、气象局、科协编辑印制了大量科普书籍资料和科普展板。
着重在创新上下功夫
全力为公众提供科普服务
创新内容和形式是日照市各有关部门单位提升市民科学素质的又一法宝。几年来,市教育局、市科协、团市委等部门整合校内外科学教育资源,对中小学生开展了科技、健康、安全等主题教育学习,举办的科技辅导员培训班、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普报告百校行”、五学科奥林匹克竞赛、海洋知识图书捐赠等活动较好地促进了未成年人科学健康教育的开展。市农业、水利、林业、海洋渔业、妇联、科协、财政等部门开展的农民培训、“科普惠农示范工程”、贫困母亲救助行动、“巾帼星火创业培训计划”等都较好地适应了新农村建设对农民科学素质的新要求。市委组织部结合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加强对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教育培训的指导,积极开展“名师送教”行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强化了对公务员的教育培训,市委宣传部、市科协邀请专家为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办的“宜居城市的环境管理”等科普报告,也都有效地促进了日照市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的提高。
新闻推荐
7月5日,北海路竣工通车。该工程全长17.3公里,是日照市迄今为止一次性建设里程最长、配套最全的城市道路。北...
日照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日照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