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德
今年的夏天,日照市区的文化活动空前活跃。
持续4个多月的海洋迷笛音乐季让年轻的乐迷尽情狂欢,8月份的戏曲周让老年人过了把瘾,新版的《日出先照》为中外游客奉献了一道特色文化旅游大餐,群众自发的广场文化活动也开始热闹起来……一句话,日照的“文化味”浓了。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上海世博会的这个主题反映了当今世界各国和国际社会共同关切的话题,引起全球共鸣。到底建设怎样的城市才能让居住其中的人们真正体会到美好呢?
一位学者说得好:“城市是人的造化物,是哲学、科学、宗教、艺术共同滋润了城市,创造了城市,发展了城市。如果城市只剩下经济列车的独自奔跑,那么人将不仁,城市也不过是一堆炫酷的却冷冰冰的水泥堡垒。”简言之,城市应当是一个文化家园。
城市的主体是人,城市发展的根本在于不断提升人的生活品质。而要提升人的生活品质,就不仅要改善人的物质生活状况,更重要的是要不断改善人的文化生活状况,满足群众多样化的文化生活需求。
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就要把群众需要作为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充分注意到广大群众精神需求的差异性和复杂性。城市作为一个文化的家园,要让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的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文化生活和娱乐方式。当然,把群众需要作为出发点决不是为了迎合群众,使文化堕入低俗化、媚俗化和庸俗化的泥淖中,而是在把握正确的文化脉动潮流中,提升广大群众的审美趣味,让广大群众在享受文化产品带来的快乐过程中真正感受到文化创造的精神力量。
关注群众的“精神民生”,就应重视广场群众文化建设。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广场文化功能和作用越来越大,已成为现代城市文化的重要主体和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政府有关部门要尊重广大群众的健康权、娱乐权、享乐权、运动权,从宏观上指导、组织、策划、安排、协调,保证广场文化有序、活跃、繁荣发展。
美国著名学者马歇尔·伯曼在论述都市现代化体验时写道:在现代化都市建设中,文化将继续发展生活的新图景和新表达,其最终目的是使得我们的城市“让我们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宾至如归”。而要让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首要的前提是把城市建设成一个文化家园。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 迟敬)9月15日,市政协机关召开全体人员会议,认真传达学习全省政协工作会议精神。会议传达学习了全省政协工作会议精神和姜异康、刘伟同志的讲话,研究了市政协机关落实会议精神的思路和措...
日照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日照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