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
以赛促改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技能大赛是一个风向标,大赛中出现的新工艺、新技术、新知识、新动向,正是行业、企业最大的需求点。只有及时跟踪研究这些新要求,适时调整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才能更加贴近社会需求和就业需要,这对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市工业学校一直努力结合行业、企业实际需求,制订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积极构建以技能培养为核心的教学体系,使实践教学贯穿始终。积极推行“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校内实训、企业实习和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让学生边学边用、边训边做,边练边赛。并且将职业资格证书课程纳入专业教学计划,使学生切实掌握从事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还以“订单”培养为引导,积极推行校企一体化办学模式,与企业深度合作,充分利用相关企业资源,与企业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同时,以大赛为引领,积极推进专业建设。机械加工技术、电子商务、电子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等专业先后被确定为市级、省级和国家级重点专业。专业教师先后承担了《电子技术应用》、《机械加工技术实训教材的开发与研究》、《电子技术》CAI课件开发等5项省部级重点研究课题。专业教师主编的《机械制造技术技能训练》、《工业会计》等教材由高教出版社出版发行。学校被评为“山东省教学示范学校”,教法改革、学分制评价模式改革在全市推广。目前,学校正按照国家级和省级示范专业的标准要求,建设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应用、汽修、电子商务等精品专业。
以奖促赛形成长效机制
这是一组让人羡慕的数据:在2010年全市技能大赛上,市工业学校以绝对优势获得8个项目的一等奖。有6名学生代表日照市参加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有5名学生获得二等奖和三等奖,毛德方同学作为日照市唯一选手被选拔参加全国技能大赛。2011年,在全市学生专业技能随机抽测中,随机抽测的4名同学中有3人分别取得会计、钳工和数控三个项目的第一名,抽测成绩在全市遥遥领先;在全市技能大赛上,该校参加了20个项目的角逐,有37名同学获奖;12名学生代表日照市参加全省技能大赛,有1名同学获得一等奖,10同学获得二等奖和三等奖。
为了充分发挥大赛的引领作用,建立“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改”的长效机制,市工业学校在全市率先设立了技能大赛奖励制度。2010年、2011年分别投入1.8万元和5.2万元奖金,奖励参加技能大赛获奖学生和辅导教师,其中全省大赛一等奖获得者毛德方获得了6500元现金奖励,同时对刘加南等6名外聘实习指导老师给予提高工资待遇奖励。
通过大赛平台,该校已形成了经常性、普及性的技能竞赛制度,实现了技能大赛由阶段性向常态性转变,由重选拔向重普及转变,由少数师生参与向全体师生参与转变,技能大赛逐步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导引手段和重要平台。目前,除了参加市、省和全国层面的技能竞赛外,该校在校内举行的技能竞赛,已覆盖到各个专业和全体师生。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 陈蕾10月3日上午10时许,61岁的厉建勋陪着妻子来到日照百货大楼选购金戒指。“购物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休闲。”这对婚龄近40年的老夫妻说,节日期间到商场购物,图得不仅仅是打折优惠...
日照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日照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