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东港区围绕关注民生、构建和谐,以一切为了人民健康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农村卫生、社区卫生和公共卫生健康发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努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提高。
全区共创建省级卫生先进单位(镇、村)18个,市级卫生先进单位(镇、村)31个,区级先进单位(村、社区)59个,居民基本卫生知识知晓率和健康相关行为率分别达85%和80%以上,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7.89%,农村卫生厕所覆盖率达94.69%。到2010年底,全区孕产妇保健管理率96.85%,住院分娩率100%,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为98.17%。
规范发展,破解“看病难,看病贵”
东港稳步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今年全区10处基层卫生院(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35处一体化村卫生室、 11处社区卫生服务站实施了基本药物制度,比省确定的过渡期提前三个月。先于省基本药物招标挂网,于 2010年11月28日集中招标采购了523种、1392个规格的目录内药品,从2011年5月1日起,国家307种基本药物全部实行全省招标采购,网上采购、统一配送、统一网上结算。
5年来,全区累计筹集参合资金28922.14万元,各级财政补助资金23684.44万元。报销支出24082.86万元,受益人次167.05万人次。2011年全区新农合各级财政补助标准达到200元;参合人数469828人,参合率99.8%。住院报销最高额达到8万元。一级定点医疗机构基本药物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85%。市内二级、三级定点医疗机构50000元以下的住院报销比例分别达到55%、45%;50000元以上的分别达到65%、55%。
东港建立健全了岗位目标管理的竞争性用人机制,完成了基层卫生院定员定编工作,按照科学合理、精简效能原则,推行人员聘用制度和岗位竞聘、动态管理制度,专业技术职务实行了竞聘上岗,建立健全三级考核分配机制,对局机关科室和干部职工主要考核职能目标、共性目标和民主评议,综合考核每半年一次,民主评议每季度一评议。对基层卫生院考核,坚持定期考核与日常考核相结合,定期考核每半年一次。公共卫生项目每季度一考核,考核结果与补助挂钩。卫生院对职工每月考核一次,结果与工资挂钩。卫生院对乡村医生考核,坚持以公共卫生服务为主,每季度考核一次,考核结果与财政补助挂钩。
该区建立健全了财政补偿长效机制,制定实施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财政补助方案,对乡村医生补偿,实行诊疗费收入、政府购买服务的办法,按照乡医年人均收入科学制定标准进行测算,诊疗费每月结算一次,公共卫生服务经费30%部分按季度考核结果拨付,其它部分全部到年底考核完成后一次性拨付;对卫生院补偿,现有在编在职人员工资以及各项保险由财政全额承担。
保障建设,增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目前,东港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进一步壮大和健全,为群众健康提供了有力的基础保障。全区共设立医疗卫生机构555处,其中政府举办医疗卫生机构16个,包括二级医院1处,镇卫生院7处,街道卫生院3处(加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牌子),妇幼保健机构 1处,卫生监督机构1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处,卫生学校1处,红十字会门诊部1处。民营一级医院3处,社区卫生服务站 29处,门诊部(诊所)135处,村卫生室346处,医务室39处。
该区医疗卫生单位共投入资金1.2亿元,用于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河山、涛雒、西湖、两城、陈疃等卫生院建设工程相继完工,完善229处村居卫生室建设,全区医疗机构拥有大型卫生专用医疗设备54台,其中磁共振1台,一般CT3台,螺旋CT1台,200mA以上X光机16台,心脏监护仪10台,彩超15台,心脏彩超2台,全自动生化分析仪5台,伽玛刀1台,卫生系统固定资产总值达到1.77亿元。
东港按照“统一标准、统筹规划、资源共享、纵横联网、分步实施、安全保密”的原则,在整合利用现有信息资源和不断完善系统服务功能的基础上,开发建设集城乡卫生管理、医疗管理、妇幼保健、疾病监测、疫情报告、卫生监督、应急指挥、社区服务、居民档案、网络教育、电子政务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卫生信息网络体系,先后投资300余万元,购买了电脑、打印机、二维码读卡器、服务器等设备,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29万余份,所有镇街道卫生院实现了与区信息中心的互联互通。
大力推行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覆盖率95%,2008—2010年开展村卫生室能力建设,共完成229处卫生室能力建设。以国债项目建设为契机,指导卫生院规划布局、业务用房建设,西湖、河山、陈疃、涛雒、三庄卫生院的业务用房建设已完成,共改扩建27610平方米,农村医疗卫生保健设施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不断加强医疗队伍建设,对1210名乡村医生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开展了乡村医生网络化培训,全区共设置10处教学点,对1086名乡村医生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参加省统一组织的网络培训,极大地提高了乡村医生的职业素质。积极开展城市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作,区卫生保健部门对口支援各镇卫生院,提供诊疗服务、培训人员、业务指导等,积极选派专业城区医师下派到乡镇卫生院支援农村卫生工作,三年来,市级医院共选派 2批次30余名医师,区级医院共选派 3批次20名医师。
创新管理,改善公共卫生水平
东港严格落实山东省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方案,对山东省新增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实行免费接种,促进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信息化建设,共建成省级示范化门诊7处,市级规范化门诊 4处,实现了儿童免疫规划工作信息化管理,全区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无脊灰病例报告等,严格落实预检分诊制度,加强学校、托幼机构、农村、社区等重点区域、重点部位、重点人群的疫情监测和防控,督导学校、托幼机构落实晨检、疫情报告和通风、消毒、隔离等制度,督导率100%。加强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和疫点处理,做好密切接触者管理,按照分层、分级、分区域做好医疗救治;印发明白纸、健康教育处方等各类宣传资料40万余份;坚持“自愿、知情、同意、免费接种”,免费接种甲流疫苗30620人次,安全注射率100%,杜绝了甲流的传播流行。
同时,严格免疫接种程序和现场操作规范,疫苗质量和接种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全区无预防接种事故发生,完成了15岁以下儿童乙肝疫苗查漏补种;全区累计免疫接种 1189409次,接种率98.56%。
卫生监督工作水平明显提升。严格卫生许可标准,认真执行许可程序,扎实开展卫生许可工作。 2007年至2011年,累计发放食品卫生许可证6899家,发放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1234家,共计为 110000余名公共卫生从业人员进行了健康查体,对 208家单位进行了水质检测。深入开展职业卫生监督工作,对3671名接触职业危害的劳动者进行了职业健康检查,指导企业建立健康监护档案,从业人员健康查体率达 95%以上;依法加大对宾馆、学校食堂、建筑工地食堂、民俗旅游村等餐饮服务业食品卫生综合整治,维护群众身体健康。目前,该区共有 A级单位 22家, B级单位30家,质量、数量都列全市之首,全区餐饮业和集体食堂实施食品量化分级管理达到95%以上。
妇幼卫生工作水平明显提高。东港狠抓妇幼网络管理、产科质量管理、新生儿疾病筛查、临床医疗服务、妇女病普查、托幼园所保健等,为符合条件的农村妇女在孕前和孕早期到卫生院免费发放叶酸,目前已为全区农村妇女发放叶酸 9168人,叶酸知识知晓率100%,发放率为109%,服用依从率90%,对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进行补助10503人份,累计发放资金315.09万元。2011年,全区孕产妇系统化管理率达到93.04%,高危产妇住院分娩率达100%,无孕产妇死亡,无新生儿破伤风发生和死亡,有效保障了母婴健康安全。
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亮点频出,全区规划设置35处社区卫生服务站,目前已改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3处,社区卫生服务站29处(其中重点社区卫生服务站 10处、一般社区卫生服务站19处),投资50多万元为32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部安装了卫生服务网络平台,目前运转良好;共建居民健康档案61万份、电子健康档案9万余份,实现了社区信息共享、动态监管,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框架基本形成,为构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树立品牌,提升医疗质量和科技水平
东港各级医疗机构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大力实施了用药监控、单病种质量控制等“五项制度”,医药费用明显降低,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
该区扎实推进卫生强基工程,开展了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作,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诊疗服务、培训人员、业务指导等服务工作,帮助受援机构完善各项业务工作制度及管理规范,共帮扶医疗机构 10处,帮扶医生90名,义诊100场余次,卫生下乡50余次。积极开展了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创建活动,加强临床科学合理用血,确保采供血质量和安全。认真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建立健全《医疗事故防范和处理预案》,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有力、有效,医疗事故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东港大力实施“科技兴医”战略,加强“名医、名科、名院”建设,获得市以上科技进步奖41项,卫生科技人员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论文316篇,建立市级重点专科1个。心脑血管病、口腔、乳腺病等领域达到市内领先水平。心内科被评为市级重点专科,乳腺病科被确定为日照市乳腺病治疗中心。积极实施“人才强医”战略,大力培养和引进高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全区卫生技术人员本科学历328人,高级职称84人,中级职称399人。积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颈部肿物穿刺活检技术和尿碘监测、双腔起搏器安装、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支架置入手术、改良舌侧固定保持器等新技术用于临床工作。配备使用了导管室GE数字减影机(DSA),开展了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产后出血子宫动脉栓塞术、气管支架植入术、晚期胰腺癌痛的腹腔神经丛阻滞术、组织穿刺活检等,介入诊疗迈上新台阶,全区医疗技术服务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东港不断强化措施,加强医务人员医德教育,加强《执业医师法》、《护士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教育,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依法服务意识、质量安全意识明显提高,区卫生系统围绕病人第一需求,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便民、利民服务措施,通过简化就诊流程,设置导医台、导医员、便民椅、便民茶水等形式,着力解决群众就诊中的困难和问题,方便了群众就医,促进了医患关系和谐,卫生行业作风建设水平明显提升。
(图稿/刘兆龙 郭东江 摄影/严孝敬李晓飞)
推行优质医疗服务免费为村民量血压百岁老人免费复明手术
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学生注射麻疹疫苗为特校学生免费查体设施完备的村级卫生室
为群众建立个人健康档案严格落实药品零差价优质村级卫生服务快速发展的医疗卫生事业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 姚倩倩刘艳娟)10月31日,日照港信息中心软件部顺利完成日钢钢材数据查询功能。该功能模块主要根据岚山港及股份三公司对钢厂数据的不同要求,分为三大查询模块,包括钢材集港计划...
日照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日照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