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财政资金导向作用,坚持高点起步,着力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
本报讯(记者 周伟)由市财政局组织编制的《日照市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13——— 2020年)》于近日完成,规划总投资9.4亿余元,建设高标准农田60万亩,改造配套1处中型灌区,共涉及21个乡镇600个行政村,受益人口48万人。
整个规划以增加粮食生产能力为主攻方向,突出以粮食生产县为重点,适当兼顾非粮食主产县。根据目前全市灌区和流域现状,在充分考虑行政区划、水文边界和农业生产的自然分区的前提下,确定分为9个片区,其中灌区1个、流域8个,采取集中投入、连片治理、整体推进的开发方式,确保开发一片、成效一片,努力发挥高标准农田的规模效益。
在建设过程中,日照市将结合实际情况,加大项目资金投入力度,积极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模式、新品种,把推进农业科技进步贯穿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全过程,全方位提高规划区的农业科技水平和技术含量,力争把规划区建设成科技示范区、先行区。
市财政局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主任陈修坤告诉记者,全市规划的6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确定了“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林网建设适宜、科技先进适用、优质高产高效”的总体目标。通过建设,农业生产条件显著改善,土地产出率、水资源利用率、农业科技贡献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都将显著提高,农业综合生产效益和种粮农民收入也将明显增加。
规划实施后,60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内将新增节水灌溉面积44.6万亩、粮食播种面积6万亩、优质农产品种植面积26.6万亩,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实施后,可扩大灌溉面积3.8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2万亩。据测算,在新增种植面积上,每年可增加粮食作物总产约6100万公斤,油料约1200万公斤,经济作物约3856万公斤。
“建设后的高标准基本农田项目区内,土地质量提高有利于土地向种植大户、种粮能手集中,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加快项目区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专业化、标准化和集约化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日照市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陈修坤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 侯庆萍)10月30日,市口岸办召开“阳光口岸建设年”现场观摩推进会,就打造“阳光口岸”的经验进行观摩学习。在观摩了日照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日照海关、日照港集团有限公司各示范点及岚山...
日照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日照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