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秦钊 通讯员 李宜明
怎样才能让一所学校始终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怎样才能让一所学校高水平的教学质量始终得到足够的动力支撑?这是好多教育管理者经常思考的问题。近年来,日照第二实验中学(以下简称实验二中),狠抓教育科研这个根本,大兴教研之风,一条科研聚力、科研强师、科研兴校的阳光大道,正在我们面前铺展开来———
鼓舞人心的数字
10月13日上午11时40分,在日照港中学的学术报告厅里,日照市小(微)课题研究培训会已接近尾声。在市教科所所长徐锡华做完精彩报告之后,会议主持人向与会的课题负责人通报了2013年全市小(微)课题研究的申报情况:全市共申报研究课题585个,其中东港区申报162个,而日照第二实验中学就申报了67个,分别占全市、东港区课题申报总数的11.5%和41.3%。
再看这样一组数字:在2012年全省中小学教师远程研修培训中,实验二中有12名优秀教师被聘为指导教师,1人被聘为省专家;196篇作业被推荐,其中27篇被省专家推荐,3篇入选省资源库(全市初中仅6篇);46人被评为优秀学员,关注度列全市初中第一。在2012年山东省中小学教育科研优秀成果评选活动中,该校有27位教师获奖,其中7人荣获一等奖,19人获二等奖;2013年,该校又有54位教师积极参与此项教科研成果评选活动且全部获奖,其中6人获一等奖,44人获二等奖。
还有这样一组数字:近年来,实验二中先后申报或承担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课程资源协调教学与学生操作能力发展”“全国学科‘四结合\’实验研究”、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生素质研究”、山东省“十一五”教育技术重点课题“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山东省“十二五”规划课题初中课堂教学中‘用教材教\’的研究”等市级以上共25个课题的研究,结题17个。其中有12篇研究报告或论文(课例)被评为优秀教科研成果。
数字是单调的。但是这一组组单调数字的背后,却折射出实验二中教师积极投身教育科研,人人争当“研究型”教师的干劲和追求。
雷打不动的“两会”
国家每年有“两会”,研究制订国家的大政方针。实验二中也有“两会”,研究商讨的是学校的教学与管理。
在实验二中,所有教职工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那就是学校一直力戒虚浮之风,倡导少开会,开短会,开有用的会,开会的次数很少。但是有一例外,那就是由政教处和教导处分别组织的“两会”——— 班主任例会和教研组例会,雷打不动地召开。
为什么?因为学校班子有这样一个共识:学校“两会”开实了,各项管理常规、教学常规才能落到实处,学校的发展才会步步为营,教学质量就会节节开花。
班主任例会既是管理研讨会,又是班主任论坛的重要平台,一般在单周的星期一下午举行。上面千条线,全靠“老班”(班主任)牵。班主任队伍建设搞好了,班级管理抓实了,学校管理就顺风顺水,秩序井然。该校的班主任例会求实、求活,除了对班级管理进行梳理、总结、部署外,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交流学习班级管理的先进策略和成功经验。例会创设“班主任论坛”,由优秀班主任“传经送宝”;或是就班级管理的某一难题、热点问题交流切磋,集体会商,拿出解决的切实办法。
教研组例会是教学研讨会,每两周召开一次,由各教研组根据实际需要自行确定会议时间和研讨主题。研讨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研讨集体备课,就存在的问题,商讨改进措施;二是评课,针对最近开展的听课活动,进行反馈、评议,大家用思想启迪思想,用智慧来诱发智慧,课堂教学的“短板”在交流探讨中被不断“增高”。三是集体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和教坛名家的教学艺术,不断夯实教师专业成长的根基。
牵一发而动全身。小小的“两会”,激活了班主任的创新班级管理的灵感,激发了专任教师以研促教的干劲,也坚定了学校领导班子向科研要管理,向科研要质量的信心。
坚持不懈的“三道关”
在实验二中,有这样“三道关”是每一位新入校的教师必须要过的。
第一道关是新聘(到)教师的“亮相课”。也就是新入校的教师在进入教室给学生上课之前,先要讲一节课“亮亮相”,由同学科的老教师给“把把脉”,然后集体“会诊”“开方子”,指导新教师怎样上好第一堂课。第二道关是期中的汇报课,即由教研组组织评委听课,给新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中期“考核”,验看新教师的课堂授课水平是否有了较大提高,并对下一步的课堂教学提出合理建议。第三关是期末公开课,由新教师精心备课,再向全校教师展示自己一个学期以来课堂教学上的成长与进步。
实际上,在实验二中,这样的“关”还有很多,像每一学期专任教师要举行一节“同课异构”展示课;教师外出听课学习,返校后要讲一节“汇报课”;各级教学能手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还要讲“示范课”……
正是这样一道道的“关”,使每一位教师不敢轻视自身所肩负的重担,时刻有一种紧迫感。正是在不断的闯关中,每一位教师不断提高课堂授课水平,自觉打造高效课堂。也正是这样不断地设关与闯关,使实验二中的每一位教师在闯关中锻炼,在锻炼中成长,在成长中不断走向成熟。
春风催开千枝秀。正因为有了一流的教师队伍,“实验二中人”所以才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大力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创新教科研范式,学校才走上了蓬勃、健康的发展快车道。
近年来,实验二中先后被命名为全国“合作教育”重点实验基地、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四结合”教改课题实验学校、中央教科所“课程资源开发利用”课题实验学校和山东省教育科研重点实验基地,荣获全国教科研先进单位、山东省教学示范校、山东省艺术教育示范校、山东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山东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山东省电化教育示范校、山东省中小学教师教育先进组织单位等荣誉称号。
如火如荼的“同课异构”
为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实验二中在各教研组内开展了同课异构的研讨活动。
“同课异构”顾名思义,同一节课用不同的结构或模式来上。各备课组集体备课时共同探讨剖析一节典型的课例,老师们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独立设计、分头施教”,接下来的一周内全体备课组成员对这节课进行同课异构的听课及研讨活动。
进行同课异构活动的目的不是为了让老师之间一比高低,而是共同探索最好的、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从老师们展示的课来看,老师们对教材挖掘得更深了,教学思路和设计更符合当前的教育理念和课标要求,更好地理解课程标准、更好地把握适合不同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更好地了解适合不同学生特点的教学情景。
同课异构教研过程中,教师之间形成了的一种新的教研活动气象。前期集体备课中,教师们针对同样的授课内容如何把握教学目标,加深对课程标准的理解进行研讨,共同讨论教学点,提出教学疑问并探讨对某个知识点的落实情况的大致构想。中期,老师们分头独立设计教学流程,从中看出对教材的不同思考,看到更多的教学风格,更多的文本解读方式,更多的教学和学习方法,凸显教学个性。而后期的课后点评环节,给老师们提供了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各位教师从自身的视角和体验出发,围绕主题,畅所欲言,放飞思想。
风帆高悬正远航。正因为有了这些特色的“两会”、紧绷的“三道关”、丰富多彩的“同课异构”等科研措施,实验二中在建设“以德立校、依法治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的现代化特色学校的征途上,才有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和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撑,相信日照第二实验中学会在“和谐教育”的大道上,走得更顺,走得更远。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 李希云)11月14日,全省农家书屋管理骨干培训班在日照市召开,来自全省6个市的负责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的60余名业务骨干参加了培训。培训班通报了今年以来全省农家书屋工程建设情况...
日照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日照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