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张彦彦
在任城区长沟镇天宝寺村,一位普通的农家妇女李小错十年如一日照顾植物人丈夫,受到众人敬仰,演绎了一个关于爱的感人故事。
李小错的女儿张紫薇在《我的家》作文中写到:“2004年的冬天,我的父亲因一场车祸,失去劳动能力,至今瘫痪在床,不仅大小便不能自理,而且连最起码的穿衣、吃饭都要人去帮着。母亲用她瘦小的身躯支撑着这个家,每天早出晚归地去忙地里的活,在农闲的时候,还去干临时工,跟很多叔叔伯伯一样搬砖、和泥,干的都是最苦最累的活,勉强维持我们这个家。自从爸爸发生意外,爷爷五年前得了肺癌去世以后,妈妈再也没过上一天清闲的日子,每天,天刚蒙蒙亮便开始了一天的忙绿,照顾爸爸、弟弟和我、干家务、干农活……我的弟弟还小,只有六岁,我告诉弟弟:在我们家妈妈和奶奶最伟大,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好好报答她们。”小紫薇字里行间都是体贴懂事和对母亲的心疼,读后不禁让人潸然泪下,为之动容。
李小错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有深爱自己的丈夫,可爱的女儿,疼爱自己的公婆,2004年冬天丈夫下班回家的路上出了车祸,使原本幸福的家庭轰然倒塌。当时她怀孕八个月,承受不了家庭的变故导致早产生下了一个男孩。丈夫在医院住了一百多天做了两次开颅手术,花费医药费20多万元,虽然挽回了丈夫的生命,却成了没有意识的植物人。看着没有意识的丈夫,襁褓中的婴儿,李小错哭干了眼泪。同时她也下了一个决心:一定伺候好丈夫,抚养两个孩子长大,再苦再难也决不放弃家庭和丈夫。给丈夫看病花费了家里所有积蓄,亲戚邻居捐款3万多元,还欠外债10多万元,孩子只有6个月的时候,李小错出去赚钱,她捡过煤、卖过烤地瓜、干过建筑、打过零工……还要照顾丈夫和孩子,艰难维持着生活,生活所迫,她学会了骑摩托车、开三轮车,学会了耕种收割,学会了针灸按摩。婆婆承担了所有的家务,60岁公公为了多挣点钱,跟着建筑队干重体力活,从来没有休息过一天。2006年,公公查出得了肺癌,仅仅住了三天院,因为没有钱医治,婆婆决定回家保守治疗,四个月之后公公去世。又一次家庭变故,家里唯一的顶梁柱没了,婆媳俩抱头痛哭后再次选择了坚强。
为了照顾丈夫方便,李小错在邻村一家纸箱厂上班,一个月能挣一千多元钱,中午休息时间能回来给丈夫喂饭,换尿片、擦身子、洗脏衣服,有时候连饭都顾不上吃又去上班。有人说李小错傻,也有人劝他放弃丈夫,放弃孩子和这个家,但是李小错说:“只要他有一口气,我就不会不管他,他活着,孩子就有爸爸。”在李小错的精心照顾下,丈夫慢慢的有了意识,虽然不会说,却能够听得懂说的话,能够认清自己和孩子,有时候还能自己坐在轮椅上看电视。两个孩子也很听话,很懂事,女儿今年14岁,已上初三,男孩今年9岁,上五年级,学习成绩都很好,也能够帮助妈妈和奶奶照顾爸爸。对于男孩来说,虽然爸爸一天都没有疼过自己,他却非常疼爸爸,有好吃的先给爸爸吃,照顾爸爸,陪爸爸聊天,他的愿望是:爸爸尽快好起来,自己和姐姐考上大学,挣了钱好好孝顺奶奶妈妈。
由于经济拮据,李小错时常觉得亏欠孩子。吃穿比不上别人家的孩子,不能像别人的家长陪孩子进城玩,有时候连孩子的家长会都没有时间参加,但是两个孩子从来没有抱怨过她。就这样,李小错一家五口相偎相依的生活着,孩子懂事,丈夫一天天见好,婆婆待自己比女儿还亲,社会上好心人的鼎立帮助,她过的有信心也很满足。
李小错用瘦弱的肩膀支撑着这个家,心中充满阳光,她用无私的爱创造着奇迹,创造着幸福和未来。
新闻推荐
栏目主持晨报记者谢明慧倾诉人唐小琪,女,31岁,私营业主采访时间11月2日采访方式电话交流本期嘉宾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邱黎静5年过去了,闭上眼睛,在我...
日照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日照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