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不完全统计,高考结束到录取结束这段容易被忽视的时间里,60%到70%的高考考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近20%的考生会因为过分焦虑而影响了日常生活。
在高考后的三个月内,不论是考生还是家长,期待中伴有焦虑,已经成为一种心理常态。有一些考生,因考试成绩不理想而陷入痛苦的情绪体验中,这时他们看到的只是自己的缺点,总觉得自己技不如人,低人一等。一些性格内向的考生,还可能由于过分焦虑、恐慌、烦躁等而做出极端的事。
高考结束与被高校录取前这段时间,通常是考生心灵的“真空期”。这是因为在等待“能否被录取”的漫长假期中,考生既要承受因考试成绩和自己预期有较大差距而产生的焦虑和自责,又要承受因等待录取而产生的心理煎熬;既要面对前途命运的莫测,又要面对来自周围人的各种询问。这些都会让刚刚摆脱高考压力的考生继而进入另一个心理压力期,也就是所谓的“后高考心理”期。
面对考后焦虑,我们应如何面对,考生高考结束后,可以适当保留一段复习期间的生活和作息规律,利用这段时间对中学时代的生活进行一个总结,对未来的大学生活进行一些“设想”,都是可以让考生能够平稳度过高考后的方法。学生家长也可以带孩子外出旅游,或在确认安全的情况下允许考生结伴外出。
考生要理性看待高考,应该认识到人在情绪处于低落时,往往容易低估自己的实际水平。在处理方式上,第一不要怕别人说;第二要调整心态,学会主动和别人沟通,把自己负面的情绪表达出来,和父母、亲朋好友沟通。另外,还可以做一些自己有兴趣的事情分散一下注意力,让自己重新找到价值感。
第一,适当运动。运动是排遣郁闷情绪、降低焦虑程度的最佳方式。有氧运动半小时以上,例如打球、登山等等,体内的内啡呔分泌便会增加,这种激素有助于提高人们情绪的愉悦和兴奋度;同时还可以转移考生的注意力,将考生从对错题的懊悔、对未来的忧虑中拉出来。
第二,参加聚会。孤独的时候往往更容易陷入焦虑之中。聚会中的热烈气氛将有效地感染情绪低落的考生,聚会中的游戏将有助于调动考生的身心,聚会中的朋友则是考生最佳的倾诉对象。
第三,尝尝新鲜。长久地呆在同一个地方,做同一件事情,面对同样一群人,人们很容易产生疲倦感,这种疲倦感不利于情绪的宣泄和精神的振奋。这时候不妨对生活稍作改变,尝尝新鲜。
考后父母的态度对考生心态的影响也相当大,有时甚至远远大于成绩本身,所以家长也要适时调整心态。家长应该充分发挥“避风港”的作用,增加陪伴孩子的时间,理解孩子的情绪和内心感受,给孩子提供适当的机会和途径,发泄出他们心中的情绪,并及时鼓励孩子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对家长而言,不恰当行为很可能加重考生的心理负担和焦虑程度,与其这样,不如帮自己的子女寻找一种适当的放松方式。
协 办:日照市第三人民医院(市精神卫生中心)本期供稿:王贺咨询电话:8267720 12355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 秦钊)7月12日,日照市举行荣誉市民称号授予仪式,五名外国友人成为“日照市荣誉市民”。在授予仪式上,巴施娜?卡莉娜、玛格丽特?安娜、高承玉、尹恩锡、刘新新5名荣誉市民代表接过...
日照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日照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