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新闻 五莲新闻 莒县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日照市 > 日照新闻 > 正文

学生迈出校园距离大自然“活教材”有多远?

来源:黄海晨报 2016-07-08 11:12   https://www.yybnet.net/

" class="group1" >" class="group1" >" class="group1" >" class="group1" >统筹/策划 朱孟芳 采写/本报记者 黄建玲 殷萁涵

《论语》有记载,“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由此可见古人对学和行的重视。如今,中小学生在读万卷书的同时,学校和家长是否也带着他们行万里路,寓学于游,走出学校,在出行中收获书本之外的知识与乐趣,了解“家门口”文化旅游资源,懂得家乡的故事,留住美丽乡愁。

目前,学生“走出去”的现状如何?日照市部分学校对于学生“走出去”是怎么做的呢?对于学与游,学生家长又有什么看法?家长除了重视孩子学习以外,还以怎样的方式让孩子多多走进社会与自然?近几日,记者走访了日照市几所学校以及采访了部分家长、大学老师,了解学生走出课堂的“行知探索”旅程。

现状:

部分学校难“走出去” 安全成制约因素

都知道适当带领学生走出学校有利于孩子各方面的发展,但是面对着校园安全教育这条“高压线”,部分学校还是选择“不去碰”,这样才能保证“不出事”,将学生们“圈”在学校里,缩减课外活动,以免发生不必要的危害。

记者通过近几日的采访发现,在学生能不能走出校园进行校外活动的问题上,“安全”两个字让部分学校“左右为难”,心底里是倡导,但是想到安全问题,行动上又打了“退堂鼓”。

6月20日,市实验二小的一位老师表达了自己的担忧。他说,在一些家长看来,把孩子送到学校,学校就要为孩子的安全负责,万一出行的过程中发生什么问题,家长第一时间找的还是学校。对于安全的担心始终羁绊着学校出行的抉择。

“每次看到一些关于学生的安全事故,都很心慌。有时候看着孩子们打闹都要及时制止,生怕出现什么意外。”该老师表示,虽然校外活动也是教育的一部分,但是想到安全问题也就作罢了。

同样,市实验三小德育处主任张峰告诉记者,他们学校虽然有过校外活动,但不是每年都有,就算组织也是选择高年级的学生,学生年龄大一点沟通起来比较方便。

张峰说,现在社会上不确定因素太多了,不像他们那辈人,出游都是家常便饭,没有那么多顾虑,特别自在。

采访中,多名老师表示校外活动有利于开阔孩子视野,增长见识。尤其现在不少孩子是家里的独子,适当地出游可以增进孩子与人之间交流沟通的能力,在活动中了解社会等,这都是课本上学不到的。但安全始终是拦在出行前面的一道“槛”,跨过去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

不少家长也表示,希望孩子不定期地走出校园,感受学校之外的社会氛围以及家乡的处处美景,同时他们也担心孩子出行安全,如果家长能全程陪同会比较好,但是大部分家长都要忙于工作,没有时间,而且每一位家长都来陪着孩子也不现实。

也有家长认为,只要学校安排妥当,在出游前跟孩子做好沟通,一般不会出现什么意外。如果为了担心孩子安全问题,而将孩子关在学校,关在安全的环境里,这对于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孩子也永远体会不到“放风”的乐趣。“我们特别渴望学校能组织校外出游活动,不仅仅是限于高年级学生。每次看着高年级的哥哥姐姐们能够出游,很是羡慕。”一名实验三小的二年级学生跟记者说,希望能走出学校,参加一些课外活动,不只是他有这种想法,他身边的同学都有这种渴望。

学校:

“寓学于游”中体会乐趣增长见识

上学期间,学生们接受知识的方式是以书本的静态知识为主。学海无涯,给学生们提供一些动态亲自体验的出游活动,既能增长见识收获书本之外的知识,又能磨炼意志懂得坚强,这种亲身经历得到的感受往往比课本上来得深刻。

虽说学校担心孩子们出游存在安全隐患,但是也有不少学校做好充分准备,带着孩子走出学校,拥抱校外的阳光和风,青山绿水。

在日照金海岸小学,每年春暖花开的4月就是学生们接触大自然的日子。自2009年开始组织“聆听窗外声音”以来,八年来共带领孩子们“走出去”十几次,所到地点近二十处。太阳广场、烈士陵园、万平口景区、植物园、银河公园、曲师大、气象局、城市规划展览馆、部队、木浆厂、科技馆、污水处理厂等地都留下了孩子们参观学习的影子。

今年为了侧重环保主题,市金海岸小学开展了以“聆听窗外声音 共筑碧海蓝天”为主题的活动,全校六个年级分不同内容同时进行,分别到不同的景点参观学习,用行动去触摸校园以外的风景。

“在部队,学习军人整理内务;在气象局,了解气象仪器的操作方法和用途;去植物园,辨认各类植物等。所到之处都是孩子们学习的好机会,看到、感受到才入心,这是在课堂上比不了的。”市金海岸小学德育处主任孙运玲说,除了上好学校每一堂课外,他们也希望通过活动来育人。

走出学校,增长见识是每个孩子都渴望的,而他们的安全又是怎么保障的呢?孙运玲告诉记者,虽然看着只是一个小活动,但是前期必须做好充足的准备,因为孩子们的出行安全是最重要的,容不得半点马虎。

“我们学校出游前要请示区教育局,同意后,召开级部主任、班主任、辅导员及相关人员安全工作会议,明确责任。级部主任要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和安全应急预案。班主任召开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安全、纪律、文明礼仪、卫生、环保教育,还要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身体不适或有疾病的一律不参加活动。此外,德育处要拟定《致家长的一封信》,请家长配合做好学生外出准备事宜。”孙运玲说,出游前他们会考虑到各种因素,想好各种预案,以备不时之需。活动进行时都会找来交警和学校家委会进行协助,保障活动顺利进行。

“学生们每到4月都会期盼着出游,这样发自内心的需求,出游回来的感受是最真切的,这都是书本上学不到的。”孙运玲表示,青少年十几岁的年纪正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间段,她建议学生走出学校,用自己的足迹去丈量这个世界的山山水水,走过就有收获。

同样,在日照市实验小学,“三接触”活动已经持续十几年,接触生活、接触社会、接触自然成为学生们的一堂“课外必修课”。到污水处理厂观看废水是如何被重新利用的;到森林公园、万平口景区认识日照市的优质资源,看看景区的发展变化;到城市规划展览馆观看日照市建设方面的成就;到农业生态园了解城市边上的农业发展程度等,每到一处都是“课堂”。

据日照市实验小学德育处主任张杰介绍,每搞一次活动,他们都要提前一个月准备,从策划、对外联络到路线都要认真再认真,做足各项安全预案。虽然累,但是对孩子的成长有益就值得去做。

“‘走出去\’就是希望通过寓教于乐、寓学于游的方式,促进学生知行合一,提高学习兴趣,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张杰说。

在日照一中,每一年不同主题的远足活动都有着同一个目的,那就是走向自然,锻炼学生们意志力,培养团队意识,挑战自我极限。每一年60华里徒步行走,历时九个多小时,学生们在行走中真实地体验了疲惫、苦痛、退缩、勇敢、坚持。这些感受不再只是课本上刻板的文字,而是被赋予了温度,也深深地扎根在心里,开出了知识的花朵。

家长:

孩子课余时间除了补课还可以“在路上”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部分学校为了学生安全方面着想,组织规模的出游活动并不是太多,因此有的学生家长利用孩子课余时间自行组织出游,五六个家庭一起出游成了现在不少家庭带着孩子“走出去”的新方式。

日照金海岸小学三年级六班家委会主任王军港表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学生家长都期盼的。但是平日里孩子们除了要顶着学习的压力,还要在家长的安排下将课余时间用在补习、培养兴趣爱好上,玩耍的时间越来越少,这些都成了现在很多家庭的现状,而在他看来,将学与游合理结合,对孩子的成长才是最有利的。

作为学校家委会一员,除了热心参与学校组织的出游活动以外,王军港还同自己孩子所在班级家长一起组织各类出游活动,露营公园、CS俱乐部、马陵水库、海洋渔业标本馆等活动地点都有家长同孩子们热情参与的身影。“学校大规模的组织活动毕竟有限,为了弥补和丰富孩子的课外活动,我们家委会成员隔三差五地就会组织各类活动,来增长孩子见识。”王军港说,从去年“十一”到今年“五一”期间,他们家委会已经组织了7次活动,得到了孩子和家长的一致认可。

王军港告诉记者,参加活动很简单,但是他们前期准备却需要万分细心。从所在班级QQ群里提出意见,到具体通过家长认可,再到实施,他们确保每一个环节不出任何问题,做到万无一失。

“如果十几个家庭出游,我们会分成两个小组,每位家长照看好自家孩子,各小组再分别配上大队长以及两个小组长来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把安全工作做到最好。”王军港谈到安全问题多了份认真的神情。他说,在出游前每位家长都会讲出自己的顾虑,只要想到的就尽量提前做出预案,未雨绸缪。

谈到出游活动对孩子的影响,王军港说,在学校里孩子们是同学,有经常玩耍的好朋友。出游过程中,随机安排的小组,让平日里不熟悉的孩子变得熟悉,学会了沟通与交流,也懂得了团结与协作。

“每次出游之后都觉得他长大了不少。”市实验三小五年级二班家委会主任王伟说,他从孩子的出游日记以及回家后的言谈举止,都能明显感受到孩子的变化。

每年至少组织两次活动的王伟,五年来活动已累计达十五次,市内大大小小景点都有过他们的足迹,北京、江苏、上海等外地也留下了他们陪着孩子边学边游的身影。

在王伟看来,上小学的孩子们,学业还不算太重,这个年龄的他们正是长知识的阶段,在成长路上需要太多精彩与磨砺,无论是旅途中累了、困了、乐了,都是对孩子的锻炼,行万里路也是一种学习。“目前正在准备七月份的活动,这次准备带着孩子去参观浙江大学,感受浙大的学习氛围与文化历史,让孩子们从小就能对大学有个近距离接触的机会,希望能成为孩子人生路上的指明灯。”王伟说,有些知识需要在实践过程中学到,在不耽误孩子正常学习的时间以外,他会尽量带着孩子“走南闯北”,所到之处必有收获。眼下暑假来临,虽然天气炎热,带着孩子出去玩玩总比让孩子窝在家里上网玩游戏好。

专家:

多方通力“护航” 共建社会大课堂

古人云:“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人们自古就有游学的习惯。祖国美丽的名川大山,不仅开阔了诗人的视野,陶冶了他们的情操,也促进了他们创作的热情。

在采访日照职业技术学院人文与旅游学院,学前教育教研室主任张金芝的时候谈到,新的教育理念提倡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学生在与大自然的接触中会产生许多的问题,从而产生进一步了解这些问题的欲望。在试图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才能明白社会中的真假、善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张金芝说,“在我们这样一个交通便利的年代,其实走出去更为简单了”。虽是如此,但张金芝还是向记者表达了她的顾虑,走出去的确存在着很多安全隐患,这些隐患或多或少地阻挡了中小学生迈进大自然的步伐,限制了他们亲近自然的机会,让一些学校甚至不敢带学生走出课堂。

曲阜师范大学山东新农村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张晓琼也表达了同样的顾虑,“是否应该组织学生出游踏青、感受自然体验社会,已经不是一个需要讨论的问题。它之所以会成为问题并引发讨论,是因为出行有着潜在的风险,一旦风险由潜在变为显在,就有可能带来各种后果,以及为这些后果所必须承担的责任对象。”

张晓琼说,“有些学校为了免除担责,于是就取消了学习过程中亲近自然感受社会的应有之意。做任何事情,都免不了风险与问题,但我们不能因为有风险和问题就止步不前,尽可能把可能的风险和问题降到最低才是我们值得努力的方向。”

那么,如何才能将安全风险降到最低,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自然?

“想要迈开这一步其实并不难。”张金芝说,这需要学校、家长、学生三方通力密切合作,学校负责制定活动方案和应急预案,家长和老师在日常生活中常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学生则要建立起强烈的安全防范意识。在活动中,可以建立起“政府政策引导,家长全程参与,学校适时指导”的方式,组织引导学生参加“实践基地群,社会大课堂”的社会实践活动,逐步构建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

“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值得我们吸取借鉴。早在2008年,北京就已经建立起百所社会大课堂,他们整合北京丰富的人文、自然资源,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公益性文化设施、科研所、企业、农村、社区等丰富的社会资源,通过提供免费或优惠的场所条件,为学校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创造条件。”张金芝说。

除了真实地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外,还有一些可以在学校或家庭内完成的活动,这些活动也能帮助学生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关注重大社会事件、关注社会中的人和事,这无疑也是一个很好的方向。重大社会事件往往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也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素材;中小学生的思想尚未成型,很容易受到社会风气的影响。这时,老师有责任引导学生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有责任培养他们健康的价值观。”

“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们设计的这条美丽的旅程,可以和实际的旅行结合起来,让学生真正走出课堂,走向自然,在广袤的天地里学生们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张金芝说。 

新闻推荐

岚山农业局涉农项目资金30%用于脱贫攻坚

本报记者 黄建玲 实习生 王鹤颖日前,记者从市扶贫办了解到,今年以来,岚山区农业局针对岚山区扶贫工作特点,以发展现代农业为契机,依托人员、技术和地域优势,制定《岚山区农业行业扶贫攻坚工作实施...

日照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日照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欢乐碰碰车2016-07-11 11:11
猜你喜欢:
评论:(学生迈出校园距离大自然“活教材”有多远?)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