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生草也”,“绿竹猗猗”……
莫因如此,它又怎能成为华夏民族钟爱千年的一种意象?
且不看中国文学史浩如烟海的华章,甚至浓墨淡彩,甚至角徵宫商……且看披蓑戴笠的汉子田间耕作,且看挽袖挎篮的农妇河边捣衣,———原本在日常生活中,它也是中国形象。
愈经红尘烟火,愈见风骨潇洒;愈经风霜雨雪,愈见气节挺拔。不识竹不知竹真乃憾事,只因凡它在处,就是中华。
春笋衔珠
似乎它尚蛰伏地下的时候,就曾听过天外隐隐的春雷。是杜宇声声啼唤?抑或谷雨潇潇作甘霖?竟使这翠竹的森林中一夜之间钻出无数新笋。
每一支春笋都似一座玲珑宝塔,又像意欲挥墨云天之间的一支支狼毫。最为精妙的却是嫩如小嘴的笋尖上都衔有一颗露珠,它的晶莹剔透让人不敢想象其中还有凄美的传说。
风入竹林摇落无数春雨,谁还会在意宝塔玲珑是几世修得宝相庄严?只有绵绵雨丝太多情,一直呢喃地诉说着杜鹃落泪凝作一颗颗春露,诉说着杜鹃啼血方才花红满人间。
竹林清风
所谓名士,所谓风流,无关风月,惟风骨耳!
曾几何时,博带高冠白衣飘拂的魏晋,以一段段特立独行的故事轻抚后人蒙尘的心。不经意间,那傲然绝伦的容颜和潇洒飘逸的生活,纵如流星转瞬即逝,也让人久久怀念。
此处可比会稽山阴之兰亭有茂林修竹且惠风和畅。既然“风来竹自啸”,又何必穿越一页页泛黄的断章残篇而痴痴追寻一卷超然玄远、旷达风流的往事呢?
无论临风无论凌云,沁人心脾的不止清风还有空灵。无关风月也绝无半丝烟火气息,风流去云散尽,惟余风骨如竹从今绝世不再!
竹楼听雨
听雨,最佳莫如深秋。
听雨,最佳莫如竹楼。
窗外是一幅水隐隐山迢迢的中国风景,饶是丹青妙手亦难绘就浸染了唐风宋雨的墨竹一丛。净几素笺,砚凝冷香,拾一管洞箫遥遥相和竹林外大河汤汤蒹葭苍苍雨幕茫茫。
嘘———,轻轻闭了双眼吧,听秋雨潇潇穿越竹林如秋风萧萧,听秋风萧萧掠过竹林若秋雨潇潇。嘘———,轻轻闭了双眼吧,听,风雨的韵律中还有谁的心跳?
再铺一纸竹宣,提笔点染几处烟渚勾勒一叶扁舟,只待一蓑一笠一竿独钓深秋。
踏雪访竹
最是在白雪飘飞的日子,邀你策杖访竹。
篁林间的磨盘小路覆满一夜风雪,仿佛静寂前的烟火都不曾沾染过丝毫纤尘。一步一个脚印,一串脚印就是一位知音。且煮酒去,且烹茶去,且登楼推窗坐看青竹变琼枝,且极目太虚却依然苍茫混沌,殊不知每一片雪花都是玉魄冰魂。
王禹偁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竹楼之所助,鼓琴则琴调虚畅,咏诗则诗韵清绝,围棋则子声丁丁然,投壶则矢声铮铮然。———信然。
信然亦不作高人状,信然茶足酒酣作癫狂。白雪飘飞,访竹,策杖。
竹林湿地
“海为龙世界,天是鹤家乡(见注解) ”,蒹葭沙洲、烟云竹树,却是童年记忆中的天堂。
这是与竹林一脉相依的一条大河,无数翩飞的苍鹭在盈盈碧水中投下倒天卧云;草地上的牛羊和水面上或嬉逐或悠闲的麻鸭白鹅,将这一道风景点缀得更富于田园气息……
———你在竹林湿地的青草绿水间找到自己童年的影子了吗?是不是这风景中的每一抹色彩都已经触及你心灵深处?
其实这里最美的时分要数黄昏,无论冬夏,何况春秋。夕照中倦飞竹林的鸟儿和碧水芳草轻轻撩动了历久弥新的思绪,就连金灿灿晚霞中的老牛也开始深情地呼唤游子归来。记忆 de视觉命题
心中常念命题,视觉留住记忆。
《日照日报·旅游周刊》系列文章《记忆的视觉》在“最美日照”(rzlyzk)微信公众号同步登载。欢迎关注。文/东邪老高 图/水岛 花稍
创意策划/马秀萍
新闻推荐
为进一步加强山字河机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确保机场空防安全,维护机场交通安全有序畅通,即日起,日照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东港大队对山字河机场中心环路停...
日照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日照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