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30日,相家庄社区建设正式启动。“城中村”拆迁后,新居建在哪?日照规划部门接受了相家庄群众提出的重新调整规划的建议,主动选择“不作为”,支持村民的意见,圆了村民们的心愿。(4月12日《日照日报》)
从自己制定规划方案到尊重民意,再到自己选择“不作为”,日照规划部门这种让民意做主的民生工程值得点赞,应该给予支持和肯定。
民生工程涉及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倘若民生工程忽视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大包大揽、包办代替,即便干了不少事,往往也不会让群众满意,其效果必然大打折扣,甚至会适得其反。因此,只有让群众成为民生工程建设的主角,让群众意见真正“响”出声来,才能将每一项民生工程做到群众的心坎上。
让群众成为民生工程建设的主角,必须要主动深入群众,了解民意。民生工程与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包括劳动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出行、住房等。怎么解决民生难题,如何解决民生难题,群众最有发言权。因此,相关部门应把身子沉下去,平等地、面对面地与群众交流,广泛听取民意、集中民智,群众才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去年以来,日照市规划部门先后到东港区城中村改造拆迁指挥部、石臼街道办事处等村居进行现场对接,听取意见建议,这就有助于群众的建议转化为推进工作的决策,为好下一步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让群众成为民生工程建设的主角,必须要把握好一个“度”的问题。由于所处的位置不同,群众在讨论问题、发表意见时自然会见仁见智,发出“多种声音”,甚至提出“错误意见”。这就需要我们在分析、采纳、运用群众意见时,一定要做好甄别、判断工作,真正站在全局的角度,对收集到的意见进行由表及里、由内到外,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筛选,如此,才能保证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
市规划局出台政策,提出在服务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对新居的安置位置、房子的户型设计等,村民都可参与讨论,合理框架内自由选择,而“像社区主次干道、公共设施配置15分钟生活圈等这些强制性内容,没有一点商量余地,必须严格执行”。这样有紧有松的弹性规划工作理念得到了群众的欢迎,也有力地推动了城中村改造工作的开展。
政之兴废,在乎民心。归根结底,民生工程就是一个民心问题,希望相关部门能秉持“衙斋卧听萧萧竹,盼是百姓幸福声”的为民情怀,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多下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的功夫,让群众成为民生工程建设的主角,我们的民生工程就会实实在在地办成民心工程。
新闻推荐
本报东港讯(通讯员万维王凤华)家住后村镇独垛村的杨青竹是一位有着30年炒茶技艺的老茶农,他炒的茶汤色明亮、口味醇厚,但因为知名度低,价格一直上不去。后村工商所所长王峰得知这一情况,主动找到了杨青...
日照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日照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