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日照港集团2017年劳动模范候选人进行公示。今年的劳模评选,更倾向于生产建设一线,特别是在“苦、累、脏、险”等岗位上做出突出业绩的员工,集团中层管理人员均不参与。
日照港高度重视劳模队伍建设,成立短短31年,打造了一支由150余名员工组成的劳模队伍。其中,市厅级劳模23名、省部级劳模5名,更有全国劳模陈晓红,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侯世民、黄松涛,山东省劳模孙明学、王文增。
如何放大“劳模”带动作用,让劳模精神鼓励影响更多员工?
从倡树1个劳模典型,到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再到激励带动全员创新,日照港集团成功开启“劳模+”模式,放大“劳模”效应,让更多员工学“劳模”、比“劳模”、做“劳模”,让劳模精神代代传。
劳模是在港口事业发展过程中不断涌现出来的榜样和旗手,是日照港的无形资产和宝贵财富。对此,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蔡中堂表示:“我们要弘扬‘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让‘工人伟大,劳动光荣\’蔚然成风,为港口发展汇聚强大的正能量。”“劳模1人做贡献”到全员开拓创新
新时期劳模精神不仅体现在踏实苦干上,更表现在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和创业能力上。日照港集团以劳模创新工作室为依托,组建了由劳模、拔尖人才领军的500多人创新队伍,通过劳模参与开展技术革新、发明创造和技能提升活动,着力培养造就一批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的高素质员工队伍。
“田振东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三年,建立攻关课题小组78个,解决生产实际难题57项,设计发明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成果40项,累计修复设备金额达100余万元;“朱纪伟劳模创新工作室”拥有20余项国家级、地市级专利成果,节约各类费用800余万元……像这样的劳模创新工作室,日照港集团已经创建了20个。
劳模创新工作室正逐渐成为日照港全员创新的平台、员工培训的平台、技术成果推广的平台,实现了从“劳模1人做贡献”到“全员开拓创新”的提升。
劳模精神代代相传
“在平凡的机车维修岗位上,父亲敬业奉献了30多年,从他身上,我懂得了‘用心做事\’的真谛。尽管我所从事的是相对简单的服务工作,但真正做好,必须用心。”站在日照港集团女职工典型事迹报告会的讲台上,“90后”员工徐英超自信又从容,工作不满5年的她,代表日照市连续两次参加山东省旅游饭店行业技能大赛,被授予“最佳服务明星”称号,并多次被日照港集团授予“青年岗位能手”等称号,已成长为女职工的优秀代表。而她口中的父亲,则是齐鲁金牌职工、日照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徐玉金。
说起以徐玉金命名的铁运公司徐玉金班,个个都是技术能手。在5名技师班员中,贺召文更是被授予日照市五一劳动奖章、齐鲁首席技师称号。2016年,“80后”员工卢翔超接过徐玉金的大旗,成为徐玉金班新任班长。虽然责任重、压力大,但他很有信心。“港口重视技术、尊重技能人才的氛围很浓,我们将下大力气探索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之道,争当转型发展的排头兵。”带领班组获得“全国港航系统优秀质量管理小组”称号的他,笑着说道。
如今,成长为一名班长的徐英超也已经开始带徒弟,她将沿着前辈的脚步,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带动更多的青年员工立足岗位,扎实工作。
今年,是日照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日照港集团启动了机关、机构、人事制度、薪酬分配制度、劳务体制和物资供应体制6大改革,旨在以扎实有效的改革举措,激发员工干事创业的热情和激情,推动港口发展有新提升、新变化,取得新成绩。特别是薪酬分配制度改革,打通了经营管理、专业技术、操作技能三条成长通道,建立起“按岗位付薪、按能力付薪、按业绩付薪”的机制,并明确提出向一线岗位、高技能岗位和“苦、累、脏、险”岗位倾斜。此举,正是要让“凭劳动创造价值”成为“时尚”,最大限度激发蕴含在员工中的企业活力。
弘扬劳模精神,践行劳模精神。让“劳模+”激发创新原动力,日照港在行动……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张文豪通讯员刘佳)近日,山海天旅游度假区消防大队联合卧龙山街道、电力、电信、广电、联通等部门,到辖区民俗旅游村开展消防车通道专项整治行动。据介绍,此次专项行动分为检查摸底、集...
日照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日照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