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并不是凭经验养花,而是心中本来就盛开着鲜花和绿草。
母亲和一帮养花的老友,去洛阳看牡丹了。六十八岁的妇人一走,留下一大堆“花事”:凌霄花的藤蔓要修整,茶花盆里要添土,紫藤生虫的叶子要清理,花园顶要撑防晒网……
于是,每天下班,都要去花园“巡视”一番,精心侍奉母亲的花,丝毫不敢怠慢,保证这些离开主人的花花草草不受冷落。虽然这园丁的重任只担当了八天,但真如古人所说:“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一下体会到养花的辛劳,弄不懂母亲为何不像其他老人一样打打麻将、晒晒太阳,偏偏养一院子的花木,自找负担。
退休后,母亲迷上了养花,买了许多养花的书和许多花。每天将那些大大小小的花盆搬进搬出,浇水施肥,修剪造型,乐此不疲。每个季节回家去,院子里迎接我们的,不是姹紫嫣红、蜂蝶翩然,就是绿叶招展,枝蔓流翠。母亲对她的花如数家珍,开心地介绍每种花的花名、习性、自己从哪买回来、养了几年、发了几枝……那份从心里溢到脸上的亲昵,就像对人唠叨她的孩子。
那年我喜迁新居,母亲特意培养了两盆高大的茶花。送来时正开得绚烂,玫红色的花朵在客厅里千娇百媚,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家里有了热烈绽放的花,人的肠肠肚肚里香气浮游,心一下子鲜活起来。从那一天起,我在新居里开始了养花生涯。
我养花的师傅自然是母亲。花木各有各的美,各有各的习性。母亲将我要养的几种花的特点、每个季节的浇水次数、日照时间、施什么肥等,特意列了一张表,贴在我家的阳台上。按照母亲写在纸上的“花经”,按时浇水、晒太阳,并让花在阳台上接受风吹日晒,汲取阳光雨露的精华。至于这些花什么时候施肥,如何换盆,调理土壤酸碱度这些技术含量高的事儿,还得由母亲亲自操作。
一个周日,母亲特地将自己培育好的营养土装了满满两大袋送来,帮我把高大的发财树、凤尾竹移到一个更深阔的盆里。放平根须,正直枝身。我忽然发现,枝繁叶茂的发财树比母亲还高,瘦小的母亲仰着头,久久与叶子对视。
“看来,养花并没有你说得那么难呀!”我在满屋的花香里,边给母亲泡茶边说。
“先别骄傲,花和人一样,要看关键时期。人最关键的是青春期,花最关键的是夏天和冬天。”
果然,夏天的时候,母亲送来的那两盆茶花生病了。叶子无精打采、蔫头蔫脑。开始我没太在意。过了几天,叶子以不可抵挡之势,一片片凋零。我围着花盆左看右思,心疼不已。搬出母亲写在本上的“锦囊”,才知道暴晒时间过长,中了暑。茶花最终没能回光返照,决绝而去,用赤裸的枯枝控告我的漫不经心。不敢将这场花殇告诉母亲,只有加倍爱惜幸存的花木,免得再有个三长两短,让母亲失望。
冬天将来的时候,母亲从老家打来电话:“家里温度要保持9度以上,南方的树受不得冻,你提前做好取暖准备。”
“现在还不冷呢,到时再说吧。”我心存侥幸。
半个月后,忽然发现发财树、凤尾竹的叶子有气无力地耷拉下来,萎靡不振,蓬蓬勃勃的气势一落千丈。赶紧整夜整夜地开空调,天天看温度计,抚摸花木的叶子,祈祷它们挺过来。出差的时候,放心不下花木,特意把它们搬到单位的办公室,享受全天候供暖。谁知,花木到了暖和的地方,泛黄的叶子迅速飘零,枝茎一天天稀秃下去。
我束手无策,眼睁睁地看着三株枝繁叶茂的高大植物,一天天衰败,如癌症患者,无可奈何地走到生命的尽头。空留三个枯黄的肢体僵立在硕大的花盆里,仿佛无言的墓碑,供我怀想曾经活泼泼的生命、绿茂茂的生机。
就这样,一些花没有度过酷暑,一些花没有战胜严寒。
我伤心地将这些空花盆搬走的时候,突然间明白,母亲充实养花知识,和花友交流切磋,夏日撑伞遮阳、冬日生炉取暖,精心呵护,牵肠挂肚,全是把花当人养。母亲所有的辛劳,都是为了与花相知。不熟知花的习性,怎么能做养花人呢?不了解花的需要,怎么能让花健康成长呢?
母亲并不是凭经验养花,而是心中本来就盛开着鲜花和绿草。
花儿的绽放和凋敝,是自然界的事,也是人的事。植物与大自然血脉相连,更与人的心相知。我在花的芬芳和凋敝中渐渐明白:养花如育人,仅仅有爱是不够的。懂它、知它,正是母亲的高明之处。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石娜)近日,记者从市政府第二届行政复议委员会召开第一次案件审理会议上获悉,今后,市政府行政复议委员会将以不定期的案件审理会、理论研讨会等活动为依托,履行行政复议职能,化解行政争议...
日照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日照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