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刘彦美社区记者尹晓倩
除夕的清晨,天刚蒙蒙亮,一位老人的身影就准时出现在黄海三路的街头。他胳膊上戴着红袖箍,站在路口,看到有人随手乱丢垃圾就捡起来,看到有电动车乱停乱放就上前规范,见到公交乘车点秩序混乱,便义务上前指挥。这位老人就是已有48年党龄的义务街长徐茂平,是一名铁路退休职工。
“我就是爱多管闲事”
黄海三路紧挨观海苑建材市场,是进出观海苑建材市场的主要干道之一,日照火车站又位于海滨五路与黄海三路交会处,附近人流量较大,沿街商户较多,特别是上班时间,车多人多,有些轿车、电动车便不管不顾乱停乱放,使得路口的拥堵更加严重。看到这种情况,家住银海社区的街长徐茂平老人坐不住了。
徐茂平身为黄海三路的街长,除了保持道路及路旁清洁、劝阻商户落实好“门前三包”、行人文明等工作外,他又给自己多加了一项工作——— 指挥交通。在巡逻时,如果遇到乱停乱放的,徐茂平就上前劝导,有时候遇到蛮不讲理的车主,他也不生气,耐心与车主沟通,特别是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期间,徐茂平每天要在黄海三路上来回走个四五趟,经常来附近停车的人都认识他,提到他都赞不绝口,“那么大年纪了,还能每天巡逻,维护交通秩序,真是不容易!”
火车站附近的乘车点,也常常可见徐茂平的身影。每当旅客上下车时,都异常拥挤,任凭司机怎么喊“注意秩序”都无济于事,徐茂平发现这个现象后,每当旅客大批量出火车站时,他就准时出现在公交站点。尤其在夏季,旅客络绎不绝,徐茂平就冒着酷暑,在公交站点指挥一拨又一拨的旅客按秩序上车,有人急了就呛徐茂平,“你是什么人啊,多管什么闲事”,徐茂平说“我就是爱 多 管 闲事”。
虽然徐茂平已经年过七旬,但全身充满了干劲,说起话来底气十足,给人一种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感觉。乘 车的旅客、市民望着他,都自觉开始维持起上车秩序,老人孩子先上、行李太多的先上,一天,两天,三天……徐茂平每天坚持去公交站点维持秩序,乘车点上混乱的乘车现象没了,逐渐变得秩序井然。
“管闲事”管到了自己小区
不仅仅是黄海三路,徐茂平还“管”到了自己住的小区。徐茂平所住的小区,是铁路公司为职工建的家属楼,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已经进入了老旧小区的行列。小区建设之初没有规划停车位,很多空地都被居民私自改造成了小菜园,小区内能停车的地方少,乱停乱放现象严重。
为此,徐茂平找到银海社区,反映这一情况。银海社区了解情况后,马上深入小区,整改了菜园,规划了停车位。徐茂平还是每天在小区里巡逻,发现有乱停乱放的,就挨家挨户查找,直到找出车主把车停到停车位上。
刚开始,徐茂平的邻居不理解他的做法,说他多管闲事,但在看到小区环境越来越好,原本有些拥堵的道路宽敞顺畅了之后,也自愿加入了徐茂平的队伍,自觉自发地维护起小区的停车秩序。
这一桩桩一件件的事例不胜枚举,徐茂平就是这样,本着对交通安全工作的热情,为街坊邻居安全着想的真情,对自己责任的担当,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诺言,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据统计,截至目前,徐茂平共劝阻各类不文明交通行为900余起,每天坚守岗位近8个小时。
正如徐茂平自己所说“我就是爱多管闲事”,可正是因为他的“管闲事”,才让原本混乱拥挤的秩序变得井然有序。他不仅将交通文明传播到整条黄海三路,还让附近的社区居民出门的交通环境顺畅了,安全有保障了,我们的社会,就是需要徐茂平这样爱“管闲事”的人。
新闻推荐
“互联网+”下的日照茶文化培育与传播 市社科联茶文化产业发展研究基地 市社科联日照职业技术学院课题组
中国茶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茶文化的内涵及表现形式正在不断扩大、延伸、创新和发展。日照茶经过60年的发展,已经积累了较好的产业基础和人才储备,初步形成了系...
日照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日照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