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笔者在太阳广场发现,广场里面专门设置了“好人广场”,将日照市一些道德模范和先模人物的事迹进行图文并茂的展示。
通过设置“好人广场”,传递了这样一种清晰的价值导向:应让好人有好报,德者有所得。
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格化身,也是引领主流价值的道德旗帜,但是他们也是普通人,也有喜怒哀乐和生活需求,在生活中也会像每一个人一样面临困难,也需要关心关爱,需要别人的帮助。如果我们没能帮助好人解决实际困难,很容易令道德陷入苍白无力的尴尬境地,受伤的是整个社会的行善热情。
对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的关爱要精准。道德模范来自于社会的各个阶层、各个方面,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也是各不相同的,这就需要在奖励和帮扶他们的时候,做到分类指导、精准奖励,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和“撒胡椒面”。比如,针对邱惠玲失去父母并悉心照料生病奶奶的情况,相关部门不但送去了慰问金,还主动协调一家爱心企业长期帮扶,让她安心上学、衣食无忧;元宵节期间,邀请第六届全市道德模范和“德耀日照”荐评树系列先模人物代表观赏灯会,并在灯会现场专门设置了“好人广场”,将日照市第六届道德模范和先模人物的事迹进行图文并茂的展示。
对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的关爱,需要形成长效机制。在一个健康的社会道德环境里,对好人不仅要给予其崇高的礼遇,还要为他撑起制度的“关爱伞”;“好人有好报”不仅是一种道德认同,更应该成为一个长效机制。近年来,东港区不断健全完善帮扶困难道德模范长效机制,对道德模范实行礼遇制度,采取针对性措施,解决困难道德模范面临的就医、就学、就业等方面的问题。从制度层面关心关爱道德模范,有助于引导人们关心关爱道德模范,形成好人有好报、德行天下的浓厚氛围。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让人们看到做好人有实实在在的回报,比扯着嗓子空喊口号管用得多。只有这样,才能引导更多的人做好人、办好事,形成君子之风,让文明之风催开满园春色。
新闻推荐
3月11日,市实验中学2017级学生在老师和家长的陪伴下,参加了东港区全民植绿行动。本次植树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吃苦耐劳的意志和团队合作精神。(本报通讯员许传群摄)...
日照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日照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