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蕾
深秋时节,岚山区虎山镇松虎湾整治项目现场一片繁忙景象:施工人员正搬运石块、浇灌水泥、切割石块;不远处,挖掘机扬起臂膀,卷起片片金沙,在海岸间来回穿梭……
松虎湾整项目是日照扎实推进“碧海行动”海岸带综合整治工作的一个生动注脚。工程完工后,这里将恢复原来的碧海金沙,建成集生态旅游、自然观光、海上休闲为一体的生态旅游乐园。
而其对于渔业转型升级的意义更为深远。“我们将在这里新建一个观光式的育苗场,引导渔民从事新型高端养殖。”岚山区海洋与渔业局局长郑培晋向记者介绍说,粗放式的水产养殖所带来的收益越来越小,且养殖污水导致近海水环境污染严重,海水富营养化、赤潮、绿潮等现象发生频繁,急需转型升级。
一份《碧海岚山松虎湾岸线修复及渔港经济区修建性详细规划》显示,区别于东潘渔港生产性经营渔港的设计,将西潘渔港设计为休闲性渔港,划分了海鲜大排挡水产自由市场、民俗文化体验区、海上运动休闲区、精品渔区及渔业体验区、游赏垂钓船停泊区和海上垂钓平台等五大功能区。此外,在东潘渔港和西潘渔港之间两公里沙滩的自然优势,建设集观光、科普、育苗为一体的现代育苗产业基地,并依托两个国家级观光平台,将海岸线的功能价值做深、拉长旅游产业链条,不断向海洋要绿色动能。目前,东潘渔港、西潘渔港改造升级工程和松虎湾沙滩岸线修复工程正在加速推进。
3月19日至20日,新一轮林水会战现场推进会议召开后,日照市立即行动起来,科学安排,周密部署,治污净海、修岸护海、退渔还海、绿色养海与文化兴海“五大”碧海行动全面推进,涵盖的渔业园区、海岸带整治等各项工程迅速推进。据统计,截至目前,碧海行动51个项目已开工49项,开工率96%;完成投资16.83亿元,完工31项。
在具体推动中,日照市把“碧海行动”与渔业转型升级相结合,通过政策、争引资金等多方面进行引导和扶持。新引进注册远洋渔业企业一次性给予300万元,对新建或新购买远洋渔船给予建造费用或购买费用的20%,最多每艘达到500万元;对纳入省级海洋牧场示范项目的,争取省级资金最多不超过900万元;对纳入省级示范试点的现代渔业园区,每处给予最多1000万元的资金支持;支持省级渔港经济区建设,对纳入升级改造计划的,给予最多2000万元资金支持;支持省级休闲渔业公园提档升级,对符合条件的给予每处100万元资金支持。
截至目前,在退渔还海行动方面,对沿海路向海一侧不规范的养殖设施实施拆除,严控发展规模,实现退渔还海1450亩,按照工厂化、园区化、标准化、规模化、景区化的理念,启动了东港区红旗现代渔业园区建设,加快推进沿海养殖“登陆”。
在绿色养海行动方面,建设深水抗风浪网箱34个,其中,全国最大深蓝一号大型智能化网箱建成,并于7月2日在距岸130海里外的黄海冷水团海域投入使用,一次性投放三文鱼苗养殖12万尾,陆续增加至30万尾,开启了我国深远海渔业养殖的新征程。目前,第一批投放的150克的小鱼苗已经增长至1500至2000克,增重10倍,长势良好;新建海洋牧场1.62万亩,完成7.09亿尾苗种的放流,通过增殖放流、海洋牧场建设,近岸海域参虾鱼蟹集群效应明显,在平岛海域出现了30斤大鲈鱼群,形成多年不见的渔汛;建成海洋牧场综合平台2个,助推由观光式、岸上旅游向深度体验、海洋旅游纵深发展。
在修岸护海行动方面,完成海岸线修复10.4公里,美丽海岸长度进一步延伸。
在治污净海方面,完成了任家台和桃花岛2个渔港“三废”处置改造、180艘渔船“三废”处置环保设施升级;妥善处置绿潮灾害,在山海天、万平口、日照港、开发区中心渔港等重点岸段设置浒苔拦截网设置15.9公里,改造船只547艘,建立海上打捞队伍30支,派出500多艘渔船,投入海上打捞渔船3281艘次,机械车辆6678.5台班,海上打捞浒苔64955吨,岸边清理浒苔39774吨,累计104739吨,高标准完成了国家重大活动绿潮灾害跨区域联防联控任务。
在文化兴海行动方面,建成日照海洋科普馆、万平口海洋公园、阳光海洋牧场展厅、傅疃河口湿地公园科普馆等海洋科普产业基地4处,开展科普活动20余次;6月8日、8月12日、9月15日先后举办了“防灾减灾日”“国际净滩日”“海洋宣传走向内陆”等活动,海洋环境志愿者、在校学生、企业职工等3000多人参加了净滩和宣传活动;组织开展海监、渔政船开放日活动5次,邀请3 0 0余名市民登船看海,推动了公众海洋意识的提高。
新闻推荐
林虎阳光海岸露营公园是国有日照兴海建设开发有限公司的一个项目。在运营过程中,兴海建设遇到了基础设施再投入、运营...
日照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日照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