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日照 今日五莲 今日莒县
地方网 > 山东 > 日照市 > 今日日照 > 正文

引得来 用得好 留得住

来源:日照日报 2019-10-22 00:39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宗瑞凯 王霞

核心阅读

高质量发展要靠人才引领,做好人才工作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

在建设现代化海滨城市的征程中,日照市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制定人才发展规划,出台完善引才、育才、留才、用才的政策体系,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打造人才集聚的高地,确保优秀人才能引得来、用得好、留得住。

数据显示:1—8月,全市共招引高层次创业团队24个、创新团队45个、创新人才581人。新增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全国技术能手4人、省技术能手7人、市有突出贡献的技师19人、市首席技师20人、市技术能手50人,推荐4人申报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在这儿,我找到了最适合自己发展的舞台”

“1+N”招引政策体系让人才愿意留下来

站在新的起点,日照既拥有前所未有的机遇,更面临着繁重任务的挑战。而人才,作为生产力中最为活跃的要素,早已不仅仅是锦上添花的“软实力”,更是经济社会突破瓶颈、扶摇腾飞的“硬支撑”。

日照创泽智能机器人公司作为山东省首批瞪羚示范企业,很多人在这里找到了成长的最优空间。

邵红臣,就是其中一位。老家是济宁的他一直从事研发的工作,2015年加入创泽智能机器人公司。

“创泽从事的是最新一代前沿技术———人工智能领域的开发,我很向往,在这儿找到了最适合自己发展的舞台。”邵红臣说,“公司给员工最优的激励政策和最开放的工作平台,‘不怕你有能力、就怕你不上进’,每位员工都可以平等的表达自己想法和争取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这种对人才重视的态度,是每一位员工最想看到的,也让大家更有奔头。”

邵红臣目前任产品工艺部经理并兼任采购部经理,主要负责机器人的外观设计、结构设计以及机器人所有配件的采购工作。从一名普通的技术工人成长为现在的部门经理,邵红臣仅仅用了两年时间,而这与企业对人才的重视和培育是密不可分的。

2019年,创泽全面实行每半年对标同行业和外部收入水平调薪制度,激励员工成长。实行带薪学历提升,支持员工带薪攻读在职研究生、博士生,并发放学历津贴、职称津贴,提升员工综合能力水平。

邵红臣告诉记者:“创泽积极对接十余名诺贝尔奖获得者,汲取全球先进科研理念和成果,在这儿可以近距离接触德国、印度的机械工程师,了解行业前沿科技,时时掌握技术主动,对我的个人成长太有利了,上升的空间变得更广阔了。”

坚持将人才与团队建设放在头等重要位置,让创泽快速成长为国内智能服务机器人领域领军企业,而这对高水平人才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大。如今,邵红臣已经在日照组建家庭,决定在这儿扎根下来。

类似的故事,在日照并不少见。

卜一凡沉稳,有思想、有活力。

2017年,这位留学日本的研究生,离开了学习和生活多年的日本,回到国内工作。经过慎重考虑,最终选择回到日照发展。

2014年研究生毕业后,卜一凡曾就职于铭东株式会社、花王株式会社SOFINA公司,分别从事供应链程序开发物流管理和咨询工作。“从所学专业看,也许在南方更多了些就业机会,舍弃国外及南方好的发展机遇,抉择确实不易。”在卜一凡看来,回到日照工作,同样是可以拥有发展的绝佳机会。

卜一凡目前在日照德润集团主要负责旅游开发板块工作。“很高兴能有机会为家乡发展出一份力,山海天旅游度假区有发展潜力巨大的旅游业,这给了我充分施展自己的机会。”

卜一凡说,“通过把自己的经历及所见所闻融合美丽乡村建设以及研学旅游等,打造出很多特色旅游产品,向省内外进行推介,让更多的外地朋友感受日照的独特魅力。”

日照市赓续推出了多条“真金白银”举措,以顶层设计破解人才在引、育、留、用等体制机制上存在的瓶颈。《关于推进“人才兴市”战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实施“日照英才”工程支持新旧动能转换的意见》等文件的陆续出台,构建起了系统性、整体性、可持续性的“1+N”人才招引政策体系,确保人才引得来、用得好、留得住。

“对人才的渴求倒逼政策的出台,政策的落地又促进了人才聚集”。日照市实施的《日照市高校毕业生补贴发放办法》,对到日照市企业就业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对符合日照新旧动能转换十大专项和重点产业发展要求的择业期全日制博士、硕士和“双一流”高校本科毕业

“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是对的”

“一对一”服务机制让政策落实更有温度

良好的环境、优质的服务是引才聚能的催化剂和加速器,只有打破“卷帘门”“旋转门”的阻碍,才能打开一片新天地。

“项目还没落地、手续尚不齐全时,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才办就‘特事特办’给单位的高管安排人才公寓,这样的服务让我们对这里的营商环境十分放心。”臻自然生物项目负责人邓惠霞表示,“签完协议,日照开发区就给我们指派了一个代办专员,每天陪着我们跑各个部门,办各种手续。”

邓惠霞说的代办专员就是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粮油产业园的工作人员胡波。从胡波的手机通话记录里可以看到,在服务该项目的一个多月里,他和邓惠霞的通话记录达到了150多条。“因为项目推进涉及各方面、多部门,事无巨细,基本每天都要和邓惠霞以及项目方的几个技术人员沟通。”胡波说,考虑到这个项目需要1—2年的孵化期,他们就协调项目方入驻为“引凤”而建设的现代创业中心。除了按部就班服务项目推进,胡波还提前将该项目的工艺流程、产品信息报给了相关部门,极大地节省了项目方等待审批的时间。

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实行“招推服一体”工作机制,项目从招引进来,再到协调推进立项、规划、竣工验收等环节,全程服务到位,实施专人代办,一线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困难问题,使服务对象主动“变身”成了招商主体。在邓惠霞的牵线下,来自台湾的人工合成牛樟芝项目正与该区进行洽谈中。

人才在这座城市享受的特殊“优待”,还有更多生动实例。

毕业于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茶学专业的张作家,之前就职于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的一家茶企,目前在日照瀚林春茶业有限公司工作。

“我喜欢茶叶,想把茶作为一辈子的事业,日照非常重视茶产业发展,这让我感觉很踏实,很有安全感。”对张作家来说,日照茶产业发展的大好优势和长远规划让他吃下了一颗定心丸,坚定了在日照扎根的信心和决心。

“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是对的。”张作家举例说明,“让人钦佩的是这里的对接服务机制。”原来,在2019首届中国(日照)国际茶叶博览会上,他参加了“匠心茶人”制茶大赛,由于是第一次参加比赛,对很多项目、流程并不熟悉。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市茶科所的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联系到他,给予“一对一”、手把手帮助辅导,让他更有底气参加比赛,最终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日照市打通服务人才工作“最后一公里”,为企业和人才提供“零距离”服务,在全市设立首家人才服务驿站,为高层次人才配备“服务专员”,用实际行动当好服务发展的“店小二”、帮助企业破解难题的“急郎中”。推行人才引进“一网通办”,发放“阳光惠才卡”,为有关人才在日照创新创业提供资金扶持、住房保障、子女入学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和便利服务,用环境留人、用平台留人、用未来留人。

“有他们在,没有过不了的技术关”

搭建平台让企业招来“大专家”

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擎。但对处于成长阶段的中小微企业而言,人才和研发投入都是笔不小的投资,而这两方面对企业发展都至关重要。

作为一家研发生产液态维生素原料、液态饲料添加剂、液态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的高新技术企业,山东海能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发展前景十分看好。但企业同样面临着资金运用和技术尽快转化的现实问题。

日照高新区在深入调研后进一步了解了企业的困惑和需求,积极搭平台建立院士工作站,让人才与企业联姻,实现双方资源的充分利用。

“院士工作站有自己的研发团队、实验基地和药效的官方数据,我们的研发投入自然就相对减少了,但技术创新却多了,技术成果转化也快。”公司负责人坦言,“院士工作站是一种提供技术和人才的最有效途径,工作中遇到技术难题,他们就来现场指导,或者我们带着难题去找他们,有他们在,没有过不了的技术关。”

日照高新区搭建公共技术平台、校企合作研究院、技术成果交易及转移等技术研发平台,许多企业借助院士团队科研力量,攻克了不少关键技术难题,形成产、学、研、用有效互动的创新模式。

紧接着,日照东方电机有限公司迟迟得不到转化的技术成果,得以快速推进,企业技术难题迎刃而解;日照生命谷生物科技发展股份公司凭借负氢离子项目,拿到负氢离子粉体和负氢离子片剂两个生产许可证,成为国内唯一的固化负氢离子生产企业。

打造聚才的“强磁场”。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支持企业争创各类人才科技创新平台载体,对新认定的省级、国家级企业人才科技创新平台,给予配套扶持。推进产学研合作和校企合作,加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专家服务基地、技师工作站等研发转化平台建设,为高层次人才汇聚和施展才能打造优良载体。

近几年来,日照市通过搭建产学研高端合作平台、做强企业科技研发平台、做大综合性服务平台等,创新“人才+项目+资本”引资引智模式,着力推进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推动形成引进一个人才、集聚一个团队、崛起一个产业的“蝴蝶效应”。

记者手记

激发向上生长的力量

王霞

近日,日照开发区人才公园正式更名为日照市人才公园。这是日照市第一个以人才为主题的公园,园内所有浮雕以及雕塑全部以人才为元素,表达了日照对人才的重视及引进人才的决心。

招人难、留人难,人才“出多进少”“有去无回”等问题,成了很多地方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而“搞活一座城”,决定性的因素是人才。如何让人才“引得来”的同时,实现“用得好”“留得住”,成为一项必答题。

在政策上破解,在引才用才机制上发力,在服务内涵上求新,这些都是做好人才工作的必备因素。我们欣喜地看到,日照求才若渴,打破桎梏,积极探索全新引才模式和新的人才工程模式,促使人才政策同科技政策、产业政策、社会政策无缝对接。用求贤若渴的心态重才用才,用筑巢引凤的实招留才育才,用人才优势厚植发展优势,从而激活了发展的一池春水,让城市奋进的力量充分涌动。

功以才成,业由才兴。如今的日照人才高地正加快形成,人才工作日益呈现出快马加鞭的发展态势。

新闻推荐

安泰悠山美居营销中心即将开放

本报讯(通讯员金立波)安泰悠山美居营销中心将于10月27日盛大开放,客户到访即可获赠精美随手礼一份,并可填写抽奖卡,免费参与营...

日照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日照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引得来 用得好 留得住)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