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惠雪烨 通讯员 秦晓涵 刘洋
第一次来岚山区中楼镇葡萄山前村的时候,李建村好几夜没睡好觉:一个不足300户的小山村,开会没有像样的会议室,村居没通自来水,甚至没有可供村民跳“广场舞”的休闲娱乐场所。
作为“第一书记”,李建村在思考三个问题:面对工作,该如何下手?面对村民,该如何开口?面对组织,该如何交卷?
李建村今年51岁了,是岚山区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员工,祖籍淄博的他在2018年8月被组织派驻中楼镇葡萄山前村担任“第一书记”。
如今,一年过去了,“建村答卷”做的如何,村里发生了哪些变化?日前,记者走进葡萄山前村探访“建村”书记是如何建村的。
盖房缺钱,找“娘家”支援
说起驻村后第一次召开党员大会的情形,李建村是一阵心酸:因为没有像样的会议室,只能把会开在村民的家门口,当时村里23个党员也只有7或8个到场,并且都是自己带着小板凳。
会后,李建村一直反思:村委会是整个农村的向心力所在,要想让村民有归属感,首先要改变村委办公室。
为此,他跑到“娘家”———岚山区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申请帮扶资金4万余元,为村委办公室添置了办公家具、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施,对村委会议室进行升级改造。
如今,村委办公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会议室也建起来了,每次无论是开党员会还是村民代表大会,大伙儿都早早地到新会议室里等着开会,再也没有无故缺席的现象发生。
李建村在村里实地考察后,最终确定把“完善提升文化广场,方便群众开展文化活动”作为一项重要的惠民工程。为筹集资金,他跑到区、镇有关部门,完善项目手续,积极奔走多部门寻求帮助,争取建设资金30万元支持项目建设。
如今,已投入建成村文体广场,周边也种植了绿化苗木。看到孩子们在广阔平整的广场嬉戏,村民们有了舒适的健身文化活动场所,李建村心中满是欣慰。
为了少花钱多干事,李建村也是费尽心思。村里像文体广场、乡村驿站等大大小小改造的项目,设计方案都是他亲自出样能省则省。
自学方言,“掏心窝子”唠家常
“你说话不像俺村的,你是来干什么的?”有村民好奇地问。上任伊始,李建村带着浓重的淄博口音,群众听不懂他的话,他也听不懂老百姓的方言,语言不通成了李建村与老百姓之间交流的最大问题。有的村民明着说:“干部下乡走过场,不顶用。”
为了让群众接纳自己,李建村采取了各种办法和村干部、村民学习当地方言。每天早上天刚亮,李建村就起床来到村头和农田旁,遇到外出干农活的村民就打招呼,顺便学几句当地话。晚上闲来无事就到村民家里,与大伙儿“套近乎”,学着用本地方言和村民“掏心窝子”唠家常、讲党的扶贫政策。
上任1个多月,李建村白天晚上走村串户,踏遍了贫困户的门槛,不仅完全听懂了当地方言,每家贫困户的情况他都了如指掌。
李建村还自发建起了“葡萄山前村干群一家亲”微信群。可别小看这个微信群,现如今这个微信群成了葡萄山前村老百姓畅通言路的地方。讲政策、唠家常、商发展、议增收,无论群众有什么困难问题都可以在这里畅所欲言。
目前村里会用微信的村民几乎都添加了李建村为微信好友。日常生活中,不管谁家有事,只要在群里吆喝一声,李建村都会把大伙儿的事放在心里,然后用最短的时间把事解决掉。
村里一位老党员说,自从建村书记来到村里,明显感觉村里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更加融洽了。
书记建村,从改造自开水开始
9月30日,葡萄山前村的自来水项目开始动工,村里大街小巷跟着热闹起来。
葡萄山前村常年没有通自来水,平时村民用水都是用水井打水,一到冬天井边容易结冻,用水特别不方便。吃上自来水,成为村里祖祖辈辈的期盼。
李建村来驻村。一到村里,每条小道、房前屋后,村里的各个角落李建村都打量个遍。走在村里不管遇到谁,李建村都会停下脚步问上几句。
村民议论纷纷,这个外地来的驻村书记到底要干嘛?大家对李建村的行为持好奇和怀疑的态度。就在这时,李建村召集了村委商议,要立即召开村民代表大会。
村民代表大会上,李建村开门见山:村里要通自来水!
通自来水是好事,也是村里多年来梦寐以求的事情。但是这么多年都没有解决的事情,谈何容易?面对大家疑惑的眼神,李建村说:“不容易所以更要干!”
会上,李建村鼓励大家踊跃发言,李建村带头先说自己的想法,村委班子也紧跟提意见,村民见状,也融入其中,纷纷说了自己的看法。你一言我一语,村民代表大会好久没有这么热闹过了。
大会结束后,李建村马上调度制定修自来水管道的实施方案。紧接着,李建村一天不耽误,拿着实施方案马上启程到乡里和到区里申请通自来水项目。经他跑了一趟又一趟,嘴皮子磨破,终于得到支持,筹措到了岚山区水利局资金19余万元。现在村里243户群众家里几乎都接上了自来水管,预计年底就可以通上自来水,做饭、洗衣服再也不用犯愁了。
新闻推荐
王大鹏体育产业是朝阳产业、幸福产业、绿色产业,对提升城市活力、发展城市经济有巨大拉动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发展...
日照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日照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