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牟宗刚
编者按
日前,五莲县召开人才工作会议,对首届五莲县“十佳工匠”进行了表彰。为进一步营造学习弘扬工匠精神的浓厚氛围,充分调动企业员工持之以恒钻业务、比学赶超作奉献的积极性,日照日报《区域·五莲》现推出“五莲县‘十佳工匠\’”栏目,敬请关注。
在五征集团,张连民往往给人留下睿智干练、不善言语的印象,然而每每谈起手头的“活儿”时,他的眼里充满严谨和力量。
作为全县的重点企业,五征集团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设备维修也成了保障日常生产的重要一环。张连民正是设备维修的“工头”,让大家想不到的是,他不满足于干好维修活,通过不断努力,获得了6项国家发明专利,成为车间一线名副其实的“发明家”。
快速修复各种设备线路板、开关电源和各种控制电路是老张的“绝招”。对于维修工来说,最难维修的就是设备电路控制,尤其数字电路元件复杂,问题较多,需要专业的知识储备,这些对于他都不在话下。
有一次,装配车间组棚线行车停止运作,厂家派来的技术人员也没有找到问题根源,张连民接到任务后,仔细检查了行车的各条线路,最终发现是遥控接收板软件设计缺陷,导致九块接收板全部损坏,经过他重新设计更改,行车恢复了正常运转,令厂家技术人员对这位一线电工刮目相看。
“他是我们维修班的‘主心骨\’,普通设备线路坏了,向他请教,随问随答,基本不用查资料,只要他一出手,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说起张师傅,工友吴桂文满脸的敬佩。
张连民就是如此的神奇,他对电路似乎有天生的敏感,就像中医的“望闻问切”一样,刚烧坏了的电路板他用手一摸温度就知道损坏程度,能不能修。在其他人眼里都要废弃的东西,他总能把这些设备再次变成鲜活的生命。他每年修复各种线路板40多块,为公司节约6万多元。
然而,如此精通的业务却不是简单练成的。老张是80年代的中专生,在潍坊供销学校学了三年的无线电专业,回乡后被分配到洪凝供销社从事电器维修,当初主要是开展黑白电视机、收音机维修。2004年到五征集团后,为了掌握各种电路的工作原理,他买了《汽车电器设备》《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传感器原理与应用》等专业课程,利用休息时间不断地学习琢磨,研究电脑编程,开始了他的发明创造。
张连民发明的生产线异常情况实时收集系统,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此系统能自动反馈生产线上的异常情况,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这些线路板都是从淘汰的设备上拆下来的,一些小部件还能用。”张连民介绍。据了解,生产线异常情况实时汇集系统全部是老张利用车间废料设计而成,一整套系统在老张手里做出来只花了不到50块钱,而在市面上一套同样功能的系统大概需要几千到上万块钱。
他主持开展的驾驶室涂装车间电泳涂装刹车系统改善项目,有效避免了正在涂装与等待涂装的驾驶室连撞,每月节省费用5万多元。
如今,老张已经获得《汽车标志牌模具烘干箱》《刹车误踩油门电子制动控制系统》《生产线异常情况实时汇集系统》等六项国家专利。其中《汽车标志牌模具烘干箱》专利,已于去年开始在汽车事业部使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另有“生产线异常情况实时汇集系统”“汽车货箱电泳辅助工装”“多台同轨电动葫芦防撞电气控制系统”等几项发明,已经得到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受理通知。所著论文《制动误踩油门电子制动控制系统》《试论车用柴油机燃油管进气后自动排空机构》已经在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被中国文化信息社会编著的《走向新时代》收录。
正是由于自己的勤奋好学和公司提供的创新环境,张连民多次被评为先进个人、优秀工作者,并担任“第四届日照市青年职业技能大赛”维修电工类裁判。
“我会时时学习新技术,把活干得更好。”面对将来,朴实的张连民愈发自信。
新闻推荐
本报五莲讯(通讯员苏立兵王世勇)近日,市科技中专邀请公安部二级英模、全国优秀警察,五莲县公安局监管大队教导员孙金友和城关派出所副所长张翠翠到该校作法制教育报告。报告会上孙金友结合自己工作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