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lass="group1" >" class="group1" >
统筹/策划 刘新英 采写/本报记者 刘玮玮
核心提示
生态,是日照的发展定位,也是发展先机。作为新兴沿海港口城市,日照最突出的优势就是生态优势。
“含绿量”就是“含金量”,有多大的生态环境容量,就有多大的发展空间,多持久的发展潜力。基于这一认识,在日照新一轮城市发展蓝图中,“生态立市”成为了全市“五大战略”之首。
践行这一发展理念,去年11月17日,市委、市政府召开林水会战动员大会,把这项原来由部门主导的常规工作,提升为全市战略性工作。
一年来,全市上下行动迅速、态度果敢,林水会战则是战果丰硕、令人振奋。
数据显示,开局之年,全市完成林业会战投资11.2亿元,比上年增长115%;流转土地7.5万亩,同比增长83%;实施水利工程项目投资额增长37%,造林成活率达到96%以上,提前超额完成预期任务。
林水会战是一项长期任务,必须坚持苦干实干、久久为功。
为将林水会战开局的良好势头保持下去,日照市出台《2017年度全市林水会战实施方案》,确定了林水会战第二年度的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在2016年林水会战任务超额完成的基础上继续提出了“八大绿化工程”和“六大兴水工程”的任务目标,推动林水会战持续深入开展,为建设美丽日照作出新的贡献。
首战告捷,“快 活 新 硬”开局
深秋银杏树叶正黄,日照山川壮歌飞扬!
林水会战的第一年度,日照市真抓实干,将高涨的热情跟科学化的管理、专业化的队伍和市场化的运作有机结合,注重放大会战的辐射带动效应,一年来林水会战的特点,可以用“快、活、新、硬”四个字来概括。
“快”——— 各项工作任务推进落实快。经过近一年的努力,日照市实际投入造林绿化资金11.2亿元,完成造林16.3万亩,分别超出原定计划2.6亿元和1.3万亩;投入水利建设资金16.4亿元,建设各类水利工程1632项,分别超出原定计划3000万元和59项。林水项目不仅改善了生态、缓解了水荒,而且成为拉动投资的主力军,促进城市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活”——— 结合文章做得活。在各地推进的一些林水项目中,有很多同时也是旅游项目、扶贫项目、城建项目、美丽文明乡村建设和道路沿线环境综合治理项目。东港区的摩尔现代休闲农业产业园、岚山区的百里绿茶长廊、莒县的屋楼崮生态绿化项目、五莲县的缦耘庄高端林果基地项目等,既是林水项目,又是旅游项目;岚山区的中楼镇浔河库区移民综合治理项目、五莲县的石场乡古山林果片项目等,既是林水项目,又是扶贫项目;五莲县的洪凝河、山阳河治理项目,既是林水项目,又是城建项目。各级干部、群众越干越会干、越干越出彩。
“新”——— 破解难题的新招越来越多。针对林水会战动员大会上曾经提出的“钱从哪里来、管护机制如何理顺、良好的愿望与科学的态度怎么结合、组织领导如何保障”四个方面的问题。通过一年的实战,各级各有关部门探索了不少好办法。在组织领导方面,探索了“挂图作战、挂图督战”等有效机制和方法。此外,通过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组建的水务集团,成为林水会战异军突起的一支“尖兵”。在第一个会战年度,共完成投资7.36亿元,占全部投资的五分之一以上。各区县通过与水务集团合作,采取PPP的方式,有效解决了会战资金缺口问题。
“硬”——— 各级干部的作风硬。在林水大会战的战场上,各级干部坚持“干”字当头、“实”字为先,与广大群众并肩战斗,夏战烈日、冬战严寒,为改变日照的山山水水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在一场场战役中冲锋陷阵、敢打敢拼、经受磨练,广大干部和过去相比,精神状态焕然一新。特别是在面临换届的情况下,各级干部不等不靠,积极作为,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承诺,经受了考验!
路长修远,打赢还需再接再厉
林水会战作为一项系统性、全局性工程,必须要有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
当前,日照市正深入实施“五大战略”,加快推进“突破园区、聚力招引”等重大举措,更迫切需要把生态环境保护好、建设好,形成吸引资金、技术和人气的洼地。
对此,市委、市政府有着清晰的认识:“林水会战,是落实绿色发展的需要,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期盼,也能有效破解长期以来制约日照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林水会战一年来,虽然捷报频传、成果斐然,但仍存在造林治水层次还不够高,长效机制建设还没有跟上,融资渠道还不够宽等问题。而这些问题,也正是下一步林水会战的“靶子”和突破口。
于是,在打赢一场漂亮的开局战后,日照市没有停歇,又再一次乘胜追击,紧接着制定出台了《2017年度全市林水会战实施方案》。
方案明确了2017年度,全市林水会战总的目标任务:投资14.7亿元,完成造林15万亩;投资21.1亿元,规划建设各类农田水利工程1621项,治理各类河道155公里,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4.1万亩,解决15.66万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问题。
发力攻坚,坚守绿色发展行动指南
攻坚之一:“八大绿化工程”,打造“旅途即旅游”的多彩画卷
突出彩香化、景区化、特色化和共享化,围绕“打造亮点、城乡统筹、注重融合、科技创新”四项重点,构建“乔灌花果草融合、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兼顾、会战成果全民共享”的格局。
在适宜地区特别是五莲县东南部,规划建设“山间竹海”,打造齐鲁竹乡;在交通干道两侧、重要水系、山系等重点区域规划建设“林中花海”,形成林水景观。
城区增绿,继续按照“道路林荫化、庭院花园化、城市园林化、郊区森林化”的要求,在中心城区和县城建成区,大力推进道路绿化、河流绿化,抓好公园绿地、环城林带建设,深入开展园区、社区、厂区、校园和单位绿化。尤其是结合城中村改造和新社区扩建,拆墙透绿、拆违建绿、见缝插绿。
通道连绿,坚持“先近后远、先易后难、造补结合、有序推进”,进一步扩面提质,构建互联互通、功能完善的绿色网络,重点突破县乡道路、乡村道路和国省道绿化。力争到2017年底,建成道路全部达到绿化目标,建设全覆盖、多树种、多色彩的生态景观带。
水系扩绿,以水源地绿化为重点,规划建设环库林带、河流林带。重点推进日照水库、巨峰水库等10座水库环库林带建设,实施后村河、绣针河等11条河流的林带建设。
湿地添绿,按照“山水林田湖综合治理”的要求,把湿地管理、保护和利用工作,纳入重要议事议程,巩固提升现有国家级、省级湿地公园,新建日照西湖国家级湿地公园、莒县柳青河省级湿地公园,规划建设莒县沭河国家级湿地公园,进一步扩大湿地恢复面积。
岸线复绿,抓住国家实施南红北柳湿地修复工程的契机,大力推广耐盐碱植物树种,重点推进沿海基干林带建设和绿化生态修复项目,修复滨海湿地5000亩,构筑起一道集防护与景观于一体的生态屏障。
荒山披绿,市里出台奖补办法,加大了对荒山绿化的扶持力度。把荒山绿化与国家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相结合,加快提升荒山绿化水平。
镇村兴绿,各区县将围绕新农村建设、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持续深入开展绿化示范镇(村)创建活动,加快绿化美化进程,提升镇村绿化水平。
退耕还绿,各区县将积极支持鼓励土地经营权流转,大力推行适度规模经营,增强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全年完成规划造林6.03万亩。
攻坚之二:“六大兴水工程”,实现水资源开发利用综合效益最大化
以规划为龙头、以需求为导向,统筹抓好各种水利设施建设,实现水资源开发利用综合效益最大化,推动日照市从“水制约”阶段,逐步过渡到“水保障”阶段,努力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精心组织实施“清清河流行动”,市县两级以长度10公里以上、流域面积20平方公里以上的61条河流为重点,乡镇、街道、村居以小微型河流、沟溪、水渠为重点,全面推行“河长制”,搞好疏浚整治,加快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景观带。
现代水网,以天然水系和现有水利工程为基础,统筹考虑城乡供水、防洪减灾、水系生态等问题,投资1.9亿元,实施两城河地下水库新建等5项重点工程,加快构建现代水网工程体系。
河道治理,大力推进“清清河流行动”,投资10.3亿元,实施后村河等32条河道治理工程。
农田灌溉,投资2.3亿元,重点实施农田水利项目县工程,以及土地整理等23项农田灌溉工程,建设各类农田水利工程144处,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4.1万亩。
水库堤防,投资2亿元,重点实施11项水库堤防工程。
农村饮水,投资1.89亿元,重点实施省级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项目县、农村饮水改造提升工程,改善194个村、15.66万人的饮水条件,实施8项移民扶持和避险解困项目。
水土保持,投资1.1亿元,重点实施6项水土保持项目,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6.4平方公里。
攻坚之三:破解资金瓶颈,着力在创新投融资模式上下功夫
今冬明春,全市林水会战计划总投资35.8亿元,其中,财政投入15.65亿元,占总投资的43.7%;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入20.15亿元,占总投资的56.3%。
为推动林水会战,市里专门出台了财政奖补政策,今后随着财力增长,还要持续加大投入。但是,财政资金只是发面“引子”,要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方案指出,各级政府要在财政不断加大投入的情况下,在创新投融资模式上下功夫,撬动社会资本以PPP、BOT、TOT等投融资模式,跨所有制、跨行业、跨地区投资林水工程,积极推行合作制、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治水造林,同时解决建设和养护的问题。
同时,要继续加大对上争引力度,做好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争取将更多项目纳入国家和省扶持范围,千方百计筹集资金,满足会战需要。
攻坚之四:探索“林场化、物业化、专业化、自营化”管护模式
林场化,就是对达到一定规模的公益林设立林场,实施统一管护;物业化,就是把主要道路、水系重点绿化工程逐步纳入公益林范畴,由企业承包实行物业化管理;专业化,就是组织专兼职护林员成立养护队,实行护林防火专业化管护;自营化,就是对单位、大户造林按照“谁栽植、谁管护、谁受益”的原则,实行自营化管护。
在土地流转上,对荒山绿化、交通主干道绿色通道等纯公益林建设,继续坚持政府主导,统一流转土地,统一承包造林,统一组织管护,充分发挥生态效益;对退耕还绿等特色经济林建设,坚持统一规划、政策引导,由群众自栽、自种、自管、自收益。对林果业产加销通盘考虑,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保护果农积极性。
对水利工程管护,积极推行“政府购买服务”,探索小型水库、高效节水灌区、河道、农村饮水等不同类型工程的管护办法和标准,确保工程良性运行。
打好林水大会战,是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实际行动,是实施“五大战略”的重要载体,是造福人民的生态工程、德政工程、可持续发展工程。如今第二场战斗已经打响,让我们以决战的心态,再战山河!继续为美丽富饶、生态宜居的日照勾画出更加壮美的画卷!
新闻推荐
今日五莲”微信公众号作为五莲县政务新媒体平台,是县委、县政府扩大信息公开、拓展宣传阵地、提升服务效能的重要载体,也是社会各界关注五莲发展、了解五莲文化、获取五莲资讯的重要窗口,欢迎扫码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