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裴颖 通讯员 王莹)“上个月刚与北京一家酒店签了板材订单,工人们正在紧张生产。”8月18日,在生产车间,五莲县三友石材有限公司经理席庆俊指着红外线石材切割机上的半成品介绍道。
2009年,有一定石材加工经验的席庆俊开起了露天石材厂,注册为“三友”石材厂,考虑到投入少,风险也小,工厂开办时的规模很小。接下来的几年,凭借着丰富的加工经验和良好的经营信誉,工厂规模越来越大,客户从周边的市县逐渐拓展到了省外,远至北京。
2014年进入石材产业园区后,尽管工厂规模扩大了,但受法人地位缺失、治理模式单一、投资规模有限等因素制约,很多大的订单签不下来。“签合同要求是加工企业,我们是个体工商户,尽管有加工能力,但受身份影响,只得眼瞅着订单流失。”席庆俊心急如焚。
今年3月,五莲县市场监管局上门讲解“个转企”政策,席庆俊找到了突破发展瓶颈的办法。“原来还担心转企后,三友这个字号不能用,老客户不认可,得知原先的字号能够保留,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我当即决定把个体工商户转为企业。”席庆俊说。
紧接着,在五莲县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席庆俊顺利办理了“个转企”手续。会计将资料准备齐全交给市场监管部门工作人员后,只跑了一次市场监管窗口,便拿到了营业执照。“三友石材厂”正式更名为“五莲县三友石材有限公司”。
“个转企”后,席庆俊租赁了400多平方米的钢结构车间,扩大了生产规模,还在北京设立了销售服务点,短短5个月的时间,销售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了近3倍。席庆俊还计划注册商标,继续扩大规模,将公司做大做强。
“三友石材有限公司”的经历只是五莲县积极推进“个转企”工作的一个缩影。自省、市小微企业治理结构和产业结构“双升”战略提出后,五莲县市场监管局为“个转企”开通“绿色通道”,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个转企”扶持政策,主动给其提供全方位“保姆式”服务,深挖“个转企”潜力,不断优化全县市场主体结构,激发了市场主体的发展活力。
新闻推荐
男子将枪摆在车前并向水中开枪22日,有段视频在朋友圈被疯传,并配文“这个鲁A牌照的车牌号以后谁也别惹了”。视频...
五莲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五莲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