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坚持不打催熟的农药,侍弄3个月黄瓜才长成;西红柿一打蔫卷叶,柿苗就拔掉……踏访产业园的蔬菜大棚,记者看到了许多与一般种菜方式不同的现象。“生态种植,贵在坚持。”产业园负责人告诉记者,就在几天前,高陵生态产业园还拔除了800多棵病害西红柿,宁可全部拔掉,也不打一滴农药,为的就是保持土壤的纯净。
除了种好菜,他们还做好服务工作。今年,产业园推出了“‘山合易\’生态蔬菜会员卡”,成为会员的客户,只要提前两天预约,说明自己想要的品种,产业园的专用配送车就会送菜送到家。市民不出家门,就可以吃上放心、绿色的高陵蔬菜。
七八成产量换得近两倍的效益
“搞有机菜,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发展“高陵菜”,高陵镇党委书记王欲晓也很有信心:种菜讲求水质,高陵镇坐拥烟台市水源保护地———高陵水库,水库大坝以北是近万亩泊地,因而该地地势和水源条件,非常适合发展蔬菜大棚。
不仅有“地利”,还有“人和”:2009年4月,通过区划调整,原院格庄16个村庄被划走,8个总投资4亿元的招商项目随之“平移”,剩下土地都属于二级水源保护地,工业项目进不来,同时,工业企业所形成的对土壤的重金属污染也没了,发展“高效农业”条件得天独厚。
天时地利好理解,“人和”指什么?在王欲晓看来,成规模的科学种植体系。而“挖地三尺”即是一种体现。
之前,高陵的党委班子曾经去盛产蔬菜的山东某地参观学习,发现因常年连续种植一种菜及长期大量使用化肥,导致土壤板结及根腐病、叶斑病等多发,其中大葱的亩均产量,已从前些年的18000-20000斤,降到了现在的8000-10000斤,降幅惊人。
“高陵要种生态菜,必须从土壤改良开始。以后,我们的农民不仅要会种地,还要会养地!”王欲晓很受触动,从根本上解决土壤健康问题,就把握住了蔬菜产业发展的命脉。而付出这么高的成本,只是为了种好菜,打响高陵菜的“山合易”生态品牌。
这种付出值不值?事实给出回答:目前,高陵生态产业园部分大棚已经先期试验用上了这种改良过的土壤。在这种生态栽培模式下,他们用七八成的产量获得了高于别人近两倍的经济效益!
打个电话就能送菜到家
采访中,记者还获知,今年,产业园推出了“‘山合易\’生态蔬菜会员卡”,成为会员的客户,只要提前两天预约,说明自己想要的品种,产业园的专用配送车就会送菜送到家。市民不出家门,就可以吃上放心、绿色的高陵蔬菜。目前,产业园已经有超过百位企业和个人客户。农超对接,市民图的是放心,农民得到的是实实在在的实惠。
“明年,产业园还将再建300个蔬菜大棚!”王欲晓透露,为了保证高陵生态产业园蔬菜的无公害,他们在产业园内花费十几万建立起了蔬菜质量检测室,从这里出去的每一批蔬菜都要进行抽查农药残留,凡是从这里出去的蔬菜,保证各项农药残留指标均为零。为了与其他地方的蔬菜区别开来,他们还在振华等超市设立高陵蔬菜专柜,打造出“山合易”等一批绿色品牌蔬菜。在他们的专柜上,将明示蔬菜检测部门出具的蔬菜检测合格书,市民在购买时可以随时进行查看。
除此之外,未来他们还打算建立蔬菜追溯体系,通过条形码等科技,让每一批进入超市的蔬菜都能够查询到其来自于高陵镇的哪一个蔬菜大棚,这样就可以有效地保证蔬菜的质量安全,预防农残情况的出现。
得天独厚的条件打造生态农庄
“未来5至7年内,这里将崛起一个生态农场,种放心瓜果蔬菜,城里人可以来这里租农屋农田,老人可以来养老,慢性病人可以在大自然里养病。”站在高陵水库下游一片智能大棚前,王欲晓给YMG记者描绘了高陵镇的未来。
生态农庄概念,出自对烟台牟平区提出的“一城四板块”战略的考量,四板块中包含生态绿谷建设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基地。
“高陵要做生态绿谷的核心。”王欲晓说。这个守着烟台第二大水源地的乡镇,不能发展工业项目,发展高效产业化农业是农民致富的必由之路。
去年开始,高陵镇邀请规划专家,为水库下游的两万多亩土地拿出一个整体规划,将这个地块分成了十个概念板块,主要包括:生态农业科研基地,包含产品的研发、种植标准的制定、苗木培育等功能;有机果蔬种植基地,规划建起2000个智能大棚;高效物流配送,打造高端蔬菜品牌,在全市建立100家直营终端,统一配送;零污染零排放生态能源系统,建设沼气池在牛羊和蔬菜大棚间实现能源循环利用;河流与湿地生态修复,将辛安河上游变为景观河流;特色生态度假游,沿河沿水库铺设骑行专用道,骑着自行车游览全地块;田园养老,修补周边村废弃农家小院,租住给愿意自己种地、养鸡鸭的城里人;生态医疗,与大型医院联合,打造生态疗养项目;社会主义新城镇建设,为附近农民规划集中居住区。
新闻推荐
□张万和撰文/供图解放战争中的道头阻击战,是我军扭转胶东战局的一次具有转折意义的战斗。1947年下半年,蒋介石为挽回败局,重点进攻山东,发动“九月攻势”,调集六...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