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红玉 吕志勇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这是当年父亲对他的期望。“但求世间无疾苦,何患架上药生尘”———这是当年老师对他的寄语。“厚德怀仁,博学笃行”——— 这是他的职业信条。“菩萨心肠,金刚手段”——— 这是患者对他的评价。
厚德博学,精诚济世。他和他的同仁们,创造了日照医疗界的诸多“传奇”:
——— 在全省范围内领先开展“超小切口胸部(肺癌、食管癌等)微创手术”;
——— 日照市首例“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的手术治疗;
——— 日照市首例独立自主“中心型肺癌的支气管肺叶袖式”切除手术;
——— 日照市首例独立自主“经右胸单切口中段食管癌切除”手术;
——— 市内领先开展“小儿漏斗胸NUSS支架翻转治疗”手术·····
他,就是日照市中医医院外三科主任———张佑民。
父亲为他改名:“佑民”
山东省苍山县兰陵镇,历史文化悠久,民风淳朴敦厚。
张佑民,就出生于这座千年古镇。
他的父亲念过私塾,虽谈不上是饱读诗书,但在那个年代那种社会环境里,也算是当地有名的文化人。
小时候,父亲对他的期望值很高,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教导就是:“男子汉大丈夫,要为国为民,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在父辈殷切的期望中成长,较之同龄人,张佑民更多了几分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高考时,他填报的志愿分别是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和山东医科大学,真正应了父亲的教诲———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当山东医科大学的通知书到达时,父亲语重心长地对儿子说:“以后,就要用医术治病救人了,不论什么时候,千万不能忘记你手上,握着病人的命啊!”
为了让儿子能时刻绷紧医生的高度责任心这根弦,父亲为儿子张幼民改为现在的名字:张佑民。意为济世佑民。
大学期间,张佑民勤求博采,精勤不倦,他务实的态度和扎实的专业学识颇得老师和同学们的赞赏。
1994年,张佑民从山东医科大学临床系毕业,从此也开始了他的医生职业生涯。“但求世间无疾苦,何患架上药生尘。”如今,老师当年赠予他的这幅镜中字仍端端正正悬挂在他的书房,这句话,一直被作为座右铭,已伴随张佑民走过了近20年的职业生涯。
人生目标:做一个好医生
1999年,刚刚成立的日照市中医医院多方招贤纳士,通过人才引进,张佑民来到了日照。用他的话说,他是跟医院一起成长起来的。
大学期间,张佑民学习的是临床医学,后来曾参加过骨科的研究生考试,来市中医医院后改修普外、胸外专业。
胸外科医生的成长期较长,一个医生要经过至少10至15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成长,才能够独立地完成如肺癌、食道癌等大中型手术。
为了尽快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张佑民博极医源,精勤不倦。
1999年,在市卫生局组织的日照市青年医师大会考中,张佑民获得总成绩第一名;2001年,张佑民赴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胸外科进修学习一年;近年来,先后完成日照市首例独立自主“中心型肺癌的支气管肺叶袖式”切除、日照市首例独立自主“经右胸单切口中段食管癌切除”等几十项日照“首创”手术······
多年来,根据临床经验,张佑民不断学习、总结,出版《胸部常见肿瘤诊疗新进展》、《常见胸腹部恶性肿瘤诊疗新思路》两部专著;参编《常见外科疾病与康复500问》等著作三部,在《中华肿瘤防治杂志》《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等省级以上杂志发表论文10余篇;通过市级科技成果鉴定一项;获国家专利两项。
从业以来,张佑民把“做一个好医生”作为自己的终身目标,“修医先修德”的理念也时刻贯穿在他的工作中:
为抢救患者生命,他曾多次数天数夜吃住在病房,守候在患者身边,最长曾连续9天8夜吃住在病房······
2007年至2008年,他遭遇3次大型车祸,每次都以最短的时间恢复工作······
每一台手术,都是与死神较量
胸外科的患者,病情都是比较凶险的,很多都关系到生命的安危。可以说,每一次手术,都是在与死神进行搏斗,更精湛的医术,则是获取胜算的重要筹码。
因此,在胸外科工作挑战性可想而知。
2002年,张佑民从齐鲁医院进修回来,便遇到了一个重大挑战。
患者是位30多岁男性,当时患者有眼睑下垂,呼吸困难,复视,吞咽困难等。经过多科室诊断,确诊为“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
在2002年以前,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这种病在日照,几乎是治疗的禁区,即使在全山东省,也没有几家医院敢做,难度系数可想而知。
被确诊为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后,张佑民和同事制定了精细的手术治疗方案。经过院内、院外多方会诊,确定采取现在的国际化标准治疗方法,也就是扩大胸腺切除手术。
但是这种在心脏大血管表面进行手术的方法,极有可能出现大出血,危及生命。同时,手术后很容易出现重症肌无力危像,危及生命,部分病人有可能需要终生服药。
最后,张佑民和同事一起完成了这次日照市首例“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的手术。
由于术前、术中、术后的精心准备和护理,这位患者现在生存良好,现在已经脱离了药物支持。
张佑民说,胸外科面对的患者都是致命的疾病,特别是对于一些突发事件如车祸等,都是不能等的,也容不得有丝毫的犹豫,好在医院在急重症抢救方面一直具有传统优势。
2009年9月,一个车祸伤者被送到医院,不知姓名,没有陪人,没办入院手续,没缴住院费,属于“三无”病人。
生命重于一切!
当时市中医医院领导明确指示:全力以赴抢救患者,所有费用先由医院垫付。
那天下午,张佑民刚刚换完衣服准备下班,值班医生接到电话:“马上到急诊科会诊!有危重患者!”
患者当时血压90/50mmHg,呼吸急促,胸廓塌陷,已出现反常呼吸,患者主要以胸部外伤为主,背部同时受伤。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患者病情危急,随时可能出现呼吸循环障碍,甚至导致死亡,因此必须立即抢救。
时间就是生命!
CT室立即为患者施行CT检查,第一时间做出了诊断报告。张佑民和同事们仔细分析,为患者制定了详细的治疗方案,加快输液进度,立即胸壁固定……
这场与死神拔河的抢救,一直持续了12多个小时,最终,一个生命被从死亡的边缘上硬生生地拉了回来!
在业界,张佑民“一辆摩托、七分钟、八里路、十层楼……到达患者的身边”的“飞毛腿”故事也广为人知。“当时那个患者是手术后发生并发症,我接到电话后,骑着摩托车,从住处飞速的往医院赶,当我到达患者身边的时候,一看表是用了七分钟,跑了八里路,爬了十层楼。”“其实,这对于一个外科医生再平常不过了,即使我们休息,也随时可能被叫来手术,时间就是生命!所以我们脑子里时刻都绷着一根弦。”对此,张佑民轻描淡写地说。
热心公益 德业双修
“在胸外科这些年,面对患者,有成功的喜悦,有进步的骄傲,有拼搏奋斗的辛酸,更有力不从心的压抑和焦虑,但更多更多的是期盼。”张佑民说,从业至今,自己做过的大小手术已经记不清了,仅去年一年,他就在院内外完成了600多台手术。
医生的职责就是让病人重拾健康,让疾病痛苦远离他们,张佑民期盼能为更多的患者解除病痛,更期盼人们能够多掌握一些疾病预防知识,防患未然。
2010年,在张佑民的精心组织和带领下,外三科工作人员与国际接轨,率先在日照发起了“粉红丝带乳癌防治巡讲”活动,并成立了日照市首个“乳腺癌康复俱乐部”。三年来,他们的足迹遍及日照上百个单位和乡村,为女性送去了健康知识。
市中医医院还一直有一个传统,医务人员坚持下乡义诊,14年来从未间断过。张佑民,是其中下乡义诊最多的医生之一。2012年,张佑民被山东省卫生厅评为“省级卫生强基先进个人”。
多年来,张佑民的足迹走遍了日照大大小小几乎所有的乡镇医院和乡村卫生室。他说,能给老百姓带去健康,为百姓节省一点医疗费,牺牲一点自己的休息时间是值得的。
其实,岂止是牺牲了“一点”休息时间,为了患者的康复,他曾经连续5年没休过一天班。
最长的一台手术,他连续奋战13个小时,走出手术室后,他双手扶住走廊的墙壁几近虚脱——— 这不仅是体力的耗损,更是精神之弦一直紧绷之后突然放松时的如释重负。而当护士跑过来喊有急诊的时候,他立刻又恢复了战斗状态。“干我们这行的,就这样,有时候都对自己的巨大潜能感到惊讶。”张佑民说,医生的天职使然。
德业双修,尽善尽美,这是张佑民对自己的要求。
菩萨心肠,金刚手段,这是患者给张佑民的评价。
因为在专业领域内的造诣,许多患者慕名而来,只要是患者要求他主刀,他从来不拒绝和推脱。
即便是2007年至2008年父亲患食管癌手术、住院期间,他也是一边照顾父亲,一边坚持主持科室工作,保证科室工作正常运转······
2010年,一位食管癌患者在青岛被确诊时,青岛专家向他推荐了张佑民。“那一台手术,清除了80多个淋巴结。”张佑民介绍,市中医医院倡导发起的“肿瘤精确切除”手术方法,为日照市首创,这种手术方法最大的特点就是将病灶连根拔起,最大程度减少复发率。
对癌症患者来说,初治尤为重要。
切除病灶如同杀树。有的医生可能仅仅只会将主干锯断,主根刨断。而“肿瘤精确切除”,是将大树的根系范围圈定,沿范围边缘向下延伸,达到预定深度,将全部根须一扫而净。
这种骨骼化、脉络化的彻底清扫,为患者赢得了更大的健康空间。“要知道,每一个残留的淋巴结,都是一颗定时炸弹!”说这番话的时候,张佑民显得像一个排雷士兵。
科室建设:以人为本,人性感动
2011年5月,胸外科改名为外三科。
外三科现有医疗专业技术人员9人,其中研究生3人,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2人。护理专业技术人员10人,均为大专以上文化水平。
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市中医医院胸外专业已经走在全市前列,开展了许多胸外科高难度手术,成功为多例被外院宣判失去手术机会的患者实施了手术,并获得良好效果。如在国内领先的“超小切口开胸手术治疗胸内疾病”“小儿漏斗胸NUSS支架翻转治疗手术”;市内或省内领先的日照市首例“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的手术治疗”“中心型肺癌的支气管肺叶袖式切除手术”和“经右胸单切口中段食管癌切除手术”以及市内独立自主领先开展的“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手术”“乳腺切除术后一期假体植入手术”“复杂非哺乳期乳腺炎手术治疗”“改良式单纯经腹部单切口高龄贲门癌切除手术”等,抢救成功多例心脏破裂并主动脉弓破裂等重症病例及多例复杂、重度、垂危胸外伤患者。
在注重医院以及科室发展的同时,张佑民倡导始终把患者利益与患者生命放在第一位,并注重科室团队人文素养教育,2005年在全院率先提出“零摩擦、零纠纷、零投诉、零争吵”服务理念,率先引进“如果您满意请告诉别人,如果不满意请告诉我们”服务理念。
2008年,外三科率先在全院提出让病人“入院感受中医院的好,出院记得中医院的好”服务理念,并率先提出“以人为本、人性感动”服务理念,主持科室工作以来,做到了医疗服务无差错。
张佑民有个习惯,就是所有入院经外三科医生治疗的病人,他都要对其了解一下并进行交流。
去年6月20日,外三科收治了一名胡姓患者。张佑民了解到:11年前,胡姓患者的独子搭乘同事赵某的摩托车,两人同时因车祸丧生,尽管相关部门认定对方负全责,但厚道的胡姓患者却放弃了起诉,因此也没有拿到一分钱的赔偿。
胡姓患者得的是食管癌,但他却想放弃治疗——— 手术费用大约需要3万元钱,而他家里的全部积蓄还不到2000元。
外三科医护人员慷慨解囊,一共捐出了近3000元钱。张佑民也迅速跟相关媒体联系,报纸、电视台报道了胡姓患者的遭遇后,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助之手。
后来,尽管胡姓患者因为冠心病没做成手术,但在外三科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下,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就在接受我们采访的时候,张佑民接到了一个电话:“大爷,你最近怎么样啊······”听他热情的语气,还以为是自家亲戚,后来得知,电话是胡姓患者打来咨询病情的。
在外三科,锦旗、感谢信、表扬信积攒了满满6个箱子,医生跟患者之间的感人故事,一直层出不穷。
名医名片
张佑民 市中医医院外三科(胸外科、乳
腺外科、甲状腺外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山东中医药大学、济宁医学院、滨州医学院兼职副教授,山东省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委员,山东省中医药学会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山东省外科分会会员,日照市抗癌协会理事,日照市心理卫生协会理事,市光明司法法医鉴定所特邀法医。
1994年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1999年3月市中医医院建院时作为引进人才来日照工作,当年在市卫生局组织的青年医师大会考中获得总成绩第一名,2001年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胸外科进修学习一年,2004年主持创建并拓展市中医医院胸外科、乳腺外科、小儿外科工作,并成为省内最年轻的胸外科主任。
参加工作10余年来,共发表省级以上论文10余篇,出版主编著作2部、副主编著作2部,参与市级科研成果1项。
先后获得“省级卫生强基先进个人”、日照市第二届“优秀青年知识分子”、日照市首届“十佳”医师等荣誉称号。
新闻推荐
本报通讯员 孙晴7月13日,“小草学堂”志愿者出征仪式在曲师大日照校区隆重举行,广大志愿者奔赴基层一线,投身志愿服务工作。8月23日,志愿者圆满完成各项服务任务,载誉而归。在...
山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山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