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城市之魂。一座成功的城市是文化城市;未来的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文化竞争。致力打造胶东文化龙头城市,烟台如何进一步发力,再攀文化建设新高峰?
连日来,围绕政府工作报告,不少代表、委员纷纷建言献策。大家认为,软实力也是硬支撑,当前,烟台应当着力建设胶东红色文化,倾力扶持文化产业,实现城市软实力的大提升。
强产业,为文化烟台注入源动力
.>>>观点表达
李青腾委员:文化是一切发展的源头,是经济发展、城市人文精神提升的前提。2013年,烟台市成功举办了“十艺节”部分赛事和第二届烟台文化艺术节,获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入选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2014年,烟台要在文化建设上提档升级,还需要培育更多文化载体,加速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发展。
迟爱梅代表:烟台最大的优势是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作为一名从事文化行业的代表,就提出了有关民营书店的发展建议,书店是传播文化的一个重要形式和渠道,希望能得到更多的政策扶持。
王冶委员:胶东红色文化资源丰富,通过这一文化“富矿”,可以延伸相关红色文化产业链,建设一些艺术场馆、举办更多的画展,带动一批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提升城市文化水平。
>>>纵深观察
刚刚过去的一年,烟台在文化产业发展上收获颇多:胶东文化龙头城市建设,烟台市着力实施的三项“国字号”文化工程取得显著成绩和重大突破;作为十艺节5个主要承办城市之一,烟台圆满完成了“文华奖”赛事承办任务;7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0月被文化部、财政部公布为全省唯一的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
收获颇丰,但文化建设不能止步。“成功的城市是文化城市,未来的竞争是文化竞争。”《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烟台要建设胶东历史文化公园等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着力打造胶东文化特别是红色文化龙头城市。可以预见,未来,承载烟台文化的平台建设将进一步发力。
翘首2014年,一系列打造文化产业的项目已经成型。记者获悉,今年,烟台将着力建设胶东历史文化公园。这个公园还将成为烟台市向外来游人展示烟台历史底蕴的平台,为胶东文化龙头城市建设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不仅如此。2014,烟台市还将策划推出大型原生态音舞剧《盛世胶东》以及《俺娘》、《红线记》、《烟港风云》3部红色戏剧作品。烟台大剧院将推出红色文化长廊,每月突出一个主题,展览贯穿全年;烟台画院、烟台美术博物馆将分别举办红色文化展览,传承弘扬烟台市红色文化;全市农家书屋、新华书店等,则将加大胶东红色文化出版物覆盖度,形成浓厚氛围。此外,张裕博物馆、海阳大秧歌、抬阁……这些富有烟台特色文化遗产也将成为2014年保护的“主角”。为让这些“主角”展现魅力,烟台市将通过设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为传统历史文化加速发展,培育更多的历史文化载体。现代文化产业也将顺势而上,形成一系列现代文化产业链。2014年,烟台动漫基地、广告创意产业园将不断扩容,成为吸引全国IT人才的”磁石”……
惠百姓,
让公共文化滋润港城
>>>观点表达
张博委员:发展的最终指向是人民幸福。所以,在我看来,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也要在文化建设上普惠大众。作为第二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城市,烟台应大力发展公共文化事业。
张云生代表:作为来自基层的一个代表,我认为,要增强城市“软实力”,需要基层高标准要求自己。2014年,我们莱州沙河镇将高点定位、细处着手,投资5000万元,全面开工建设集生态、文化、休闲、娱乐、防洪于一体的白沙河生态公园,明年“六一”开园,成为沙河的地标建筑和文化活动中心。这些都成为增强区域竞争“软实力”的必备“硬件”。
韩梅委员:我的理解是软实力实际上就是文化。这个文化是大文化,包含了经济、科技、人文等多方面。目前,市场对文化需求很大,但文化产业的层次不高;市场对文化产品的需求很大,但我们的生产水平还有限。只有突出文化发展的公共属性,把这些“软实力”上去了,才能吸引更多的文化品牌,提升城市形象。
>>>纵深观察
翻开《政府工作报告》,一句话引人瞩目:建设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建设公共文化,让烟台文化建设更加惠民,可谓抓住了提升城市软实力的灵魂。
眼下的烟台,基层文化生活不可小看。在莱山初家街道,街道文化站有图书室、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室、少儿阅览室、健身室、党员活动室,都是免费开放。居民到图书室看书“充电”、在信息资源共享室看看电子书籍不是啥“时髦”的事儿;放假在家的孩子们不用特意跑书店,在家门口就能读到喜欢的课外书;书画室里的优秀书画作品展,参展者都是街道的书画爱好者,上到70岁的老人,下到10岁的小学生,可都是社区的“大腕”……
这些画面,只是今天“文化烟台”的一景。在这“景色”背后,是烟台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高端、大气、上档次”。今后的烟台,《政府工作报告》对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的重视,让人对未来烟台公共文化建设充满了期待。特别是去年烟台作为山东省唯一入选城市,成为第二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城市。这张“国字号”名片意味着烟台将获得国家层面宝贵的智力、财力支持。“打造烟台公共文化服务‘升级版\’,蓝色、文明、幸福之都建设,将具备更加坚实的文化基础。”一位文化界人士如此展望。
塑精神,
让烟台更具人文气质
>>>观点表达
姜肖蓬代表:孟凡利代市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争创第四批全国文明城市。我想,这个提法非常好。全国文明城市是烟台的一张闪光的城市名片,一定不能丢。对于普通市民来说,创城,要从自我做起,从点滴做起;对于一座城市而言,创城,要把道德教育落实到行动上,引导市民不断提升文明修养。如此,才能为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争取更多砝码。
王瑞君代表:烟台具有深厚的文化精髓,又获得过多项文明殊荣。有如此良好的基础,让今年进一步提升人文建设更加轻松。令人高兴的是,经过前几届创城,烟台市不同行业、不同层次的市民,都激发了前所未有的激情,纷纷行动起来,为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加油助力,增光添彩。
钱泓举委员:市民的素质是城市文明的最好“代言”,诠释着城市的精神内涵,展现了思想道德建设的高度。近年来,像刁娜、李登海等一大批道德模范涌现出来,这并非偶然。只有高品格的城市人文精神“土壤”,才能培育出越来越多的道德模范、烟台好人。2014,烟台还需要各种各样的措施,推动全市思想道德建设迈上新台阶。
>>>纵深观察
从“治城、育人、树新风”到“做文明市民、建文明城市”,从市民的文明举止到城市的安宁清洁,烟台处处散发着文明的“芬芳”。
城市精神,将是烟台软实力的一次华丽“亮剑”。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烟台市提出继续“加强精神信仰、道德文化的培育,营造全民读书的浓厚氛围,塑造城市人文精神”,“争创第四批全国文明城市,使文明城市成为烟台永久的名片”。这意味着,烟台人文建设将进一步发力。
站在新起点,我们可以展望: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烟台将从基层抓起,在广大农村建立“四德工程”,针对农村养老、婚丧嫁娶陋习等突出问题,通过建立道德讲堂、组织道德评议、签养老状、评选星级文明户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群众思想道德建设再上新台阶;乡村文明建设将进一步发力,此前的“乡村文明行动”开展两年多来,烟台乡村劲吹文明之风,新农民、新农村、新风尚已悄然成行,预计到2015年底,烟台市将实现活动全覆盖,75%以上的村达到县(市区)及以上文明村标准。
可以预见,随着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纵深推进,烟台城市精神,将在更高层次上深深嵌入城市肌肤,“人人都是文明城市的参与者,人人都在追求思想道德模范的荣誉”的时尚思潮,将越来越浓,历久弥新。YMG记者孙淼
新闻推荐
(上接第一版)然而,任何工程的建成,并非在朝夕之间。“新机场在建设过程中克服的困难、首创的解决办法,很多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是前所未有。”烟台蓬莱国际机场工...
山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山东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