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伊始,德平镇大街小巷开满鲜花:如云似雾的洋槐、婆娑生趣的木槿、娇艳欲滴的月季、花团锦簇的紫叶李……种种鲜花争相竞艳,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芬芳,飘洒在整洁的街道,飘洒在精致的庭院,飘洒向澄澈的天空……
数年前,德平镇并不是这幅光景,“鸡鸭到处跑,牛羊嗷嗷叫,尘土乱飞垃圾乱倒”曾是德平镇各村庄的真实写照。为打破环境困境,去年以来,德平镇依托“山东省百镇建设示范行动示范镇”的契机,加大力度紧抓城镇建设,如火如荼开展城乡环卫一体化,不断推进城镇化进程,多措并举,打造“花园城镇”。
建章立制,“重塑”洁净乡村
“我们制定了《德平镇关于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将活动开展效果纳入年度绩效考核标准,确保活动成效。”德平镇党委书记张洪东介绍说,该镇设立镇村环境整治办公室,把镇村环境整治工作纳入“常态”,并建立了镇、管区、村三级监管考核机制。
该镇制定包村制度,明确科级干部一人包一个管区、镇直干部每人包一个村,划分责任区,明确责任人对责任区内“路面、地面、墙面、水面”进行全面整治,重点清理村边、沟边等死角区域。通过各村成立理事会,划分卫生责任区,充分发动群众,实行“十户联保”责任制,选出组长,组织值日户每天对责任区内卫生清理一遍,并督促居民垃圾入箱、入池。同时,多次召开现场观摩会,各管区进行互评,评比结果全镇通报;根据平时抽查和考核情况,每季度对管区和村进行排名,对前20名的村进行奖励,对后20名的村取消一切评先树优资格,形成了镇村环境综合整治的长效机制。
加大投入,村庄保洁全覆盖
晨曦微露,村庄里还是一片寂静,德平镇北小刘村的保洁员刘兰秀就已经穿上新配备的保洁服,骑着镇上配备的环卫三轮车,来到所属区域打扫卫生,一会儿镇上的清洁车将来收集清运这些垃圾。
和刘兰秀一样,该镇183名保洁员已经全部上岗,几个月的时间就让村庄“改头换面”。为强化清洁队伍,该镇招募保洁员183人,其中管理人员和驾驶人员26人,同时配备垃圾桶766个、新建垃圾池80余个,垃圾转运车2辆,定时定点将垃圾运送出村。
该镇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对垃圾进行分类,对无害垃圾采取就地填埋或集中堆放减轻垃圾清运压力,有害垃圾由各村理事会组织车辆集中清运至镇垃圾转运站进行统一处理,200口人以下村庄每月至少清运垃圾一次;200-500口人村庄清运垃圾两次;500口人以上村庄清运三次。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每运送垃圾一次,镇财政补贴50元。
立竿见影,群众喜笑颜开
“广大父老乡亲,我们每一个人既是治理成果的享受者,又是治理工作的参与者。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特不是一朝一夕,绝不能走过场,它关系到广大居民的切身利益……”日落西山,村民们纷纷从田间地头往家里走去,德平镇南关村的喇叭上响亮的播放着环卫一体化宣传广播,为群众普及环保知识。
据了解,该镇环境办多次出动环境宣传车、133个村喇叭每日循环播放环境宣传广播、全镇共分发环境宣传单1.4万份,确保每户一份。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化政策文件为群众话语,及时、准确的传输给群众,动员全民参与环境整治,形成了“清洁卫生,人人有责”的浓厚氛围。
“以前村里到处灰扑扑,俺们没事就只能在家里看电视娱乐,现在咱村里又有花又有草,道上还干净。如今俺们晚上都上文化广场上玩,愿意健身的健身,愿意跳舞的跳舞,孩子们还有图书室可以看书学习,真是太高兴了。”南关村正赶往村内文化广场跳舞的刘兰芳大姐由衷感慨道。
如今走进德平,放眼望去,一条条宽敞整洁的村内街道贯穿城镇之间、一座座精致的家庭院落点缀其间、一片片绿油油的路旁林网围绕着城镇,村庄风景如画,群众笑语盈盈,真正实现了“美丽乡村”,真正成为“花园城镇”。
(德刚 马芮)
新闻推荐
县人大组织视察公安和消防安全生产工作,县人大组织视察公安和消防安全生产工作
本报讯(记者 胡发军) 7月23日,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杜久岭视察公安和消防工作。杜久岭一行先后到信业商厦、鑫源烟花爆竹公司仓储库、临南镇敬老院、山东科信生物化学有限公司实地查看,听取了相关负责...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