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山讯 兰山区精准发力脱贫攻坚,在全区组织成立了“百企***联盟”,通过“企业+贫困户”、“农村合作组织+贫困村”等模式,鼓励民营企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根据贫困村资源禀赋和贫困户实际情况,灵活采取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基金扶贫等措施,实现逐人逐户精准脱贫。
“我们每年拿出14400元钱,为两户4名贫困群众设置了虚拟岗位,贫困户不用来上班,每人每月就领取300元爱心工资。”在兰山区方城镇平和庄村“爱心车间”,企业负责人李洪刚介绍。8月16日,他和方城镇联户干部一起,将爱心工资送到村贫困户曹守蓝、刘贵军家里。这两个家庭因身体原因无法就业,爱心车间从7月份起按月给他们发放爱心工资,并将一直坚持下去。
兰山商贸物流发达,食品、有色金属、木业家具、机械、医药五大产业集群效应明显,企业参与扶贫是该区最大的优势和亮点。该区精选了118家企业加入“百企***联盟”,与包括省定贫困村在内的118个经济薄弱村结成了帮扶对子,捐助资金1500余万元。通过援建扶贫车间和蔬菜大棚、成立爱心扶贫基金、直接捐助等形式,着力解决贫困村集体收入不高、贫困户脱贫途径不宽等一系列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老弱病残是致贫的主要原因,许多贫困户往往因家庭成员拖累无法外出就业。为此,兰山爱心企业通过援建扶贫车间、蔬菜大棚,把就业岗位送到贫困户家门口。
8月12日,在省定贫困村汪沟镇竹园村,由金锣集团投资建设的10个冬暖式蔬菜大棚即将竣工,建成后将无偿移交给村集体,作为竹园村的集体财产。其中,30%的收益归集体,70%的收益分给贫困户。华苑集团、兰华集团也分别向结对帮扶的汪沟镇柴胡山村、兴旺村各捐赠100万元,兰田集团、华强集团分别向丰硕村、沙岭子村捐赠100万元用于建设蔬菜大棚,帮助村内贫困户实现家门口就业。
“企业供血帮贫困村建‘造血\’项目,使村集体和贫困户双双受益,获得了长久的收入来源。同时,一旦发现新的贫困户,也可以及时纳入到扶贫项目中来,这样就形成了扶贫的长效工作机制,实现帮扶模式多元化,有效增强贫困户的持续增收能力。”兰山区扶贫办主任李勇告诉笔者。
目前,兰山爱心企业共启动建设扶贫蔬菜大棚62个,可带动每个村集体年增收入3万元,876名贫困户年增收入3000多元。仅金锣集团一家就计划投资400万元建设蔬菜大棚20个。兰田集团利用市场优势,鼓励引导小商品城、家电厨卫城、教育用品基地的商户到经济薄弱村(贫困村)建立加工点、推销贫困户生产的优质工艺品、农产品。目前已有12家商户在经济薄弱村建立委托加工点,300多家商户主动请求销售由贫困村、贫困户生产的优质工艺品。金兰物流信息中心利用平台,免费为贫困村、贫困户发布农产品物流信息,有效实现了扶贫工作由单纯“输血”到帮助“造血”的转变。
尽管岗位离家近了,还是有部分贫困户因身体原因无法参加就业,兰山爱心企业为这些贫困户专门设立了虚拟岗位,按月发放一定数额的爱心工资。目前,兰山区正在推广平和庄“爱心车间”的做法,动员有责任心的企业根据自身承受能力自愿帮扶1-2户贫困户,为他们发放爱心工资。龙盛农牧、中华合园等农业项目已分别帮扶60余户贫困户实现脱贫。
除产业扶贫外,兰山企业、商会、协会还采取直接捐赠、设立扶贫基金等形式,开展捐款捐物、助学、助老、助残、助医等活动,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6月,由兰山区义堂镇180多家企业发起成立的商会爱心扶贫基金会仅一个上午就吸收了800多万元爱心扶贫基金。义堂镇商会会长、山东福达木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凌思法介绍,爱心扶贫基金将主要用于贫困家庭救助,特别是帮助贫困学子顺利完成学业,使他们有机会和普通孩子一样享有受教育机会。山东君发礼品有限公司近3年来坚持义务为残疾人赠送轮椅1万余辆,价值500多万元,同时开展烧烫伤、白血病等大病救助,已为10多名重病患者送去福音。
有了社会力量的强力支持,兰山区今年将基本完成整体脱贫,之后跟进巩固,精准施策,脱贫后主要扶贫措施3年内基本保持不变,确保贫困户真正拔穷根、摘穷帽。 (李霞霞 臧德三)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济南9月8日专电记者8日从山东省公安厅获悉,山东公安部门出台户籍管理新规范,设“社区集体户”解决“无房”落户难题,同时允许租赁房产申请集体户,更好服务民生。8日,山东省公安厅印发《山东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