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新闻 济南市 青岛市 淄博市 枣庄市 东营市 烟台市 潍坊市 济宁市 泰安市 威海市 日照市 滨州市 德州市 聊城市 临沂市 菏泽市 莱芜市
地方网 > 山东 > 山东新闻 > 正文

从“爆流泉”到“爆渎泉”,再到“包子泉”:趵突泉名字的由来

来源:齐鲁晚报 2016-08-23 00:00   https://www.yybnet.net/

1910年印有“宝读泉”字样的老明信片。1910年印有“包子泉”字样的老明信片。□耿仝

济南以泉著称,济南之泉又以趵突泉为最,名列七十二名泉之首。然而,如此重要的一眼泉,它的命名却是一波三折,“趵突”不过是如同“狗剩”一般的俗名而已。

趵突泉最早并没有正式名字,因趵突泉是古泺水的源头,所以历史上经常以“泺”代指趵突泉。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写道:“泺水出历城县故城西南,泉源上奋,水涌若轮。”后因泉上建有祭祀娥皇、女英的娥英庙,也俗称为娥英水。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泺”“娥英水”都不是趵突泉的正式名字。而相对的,与趵突泉同时出现于《左传》一书的“华泉”,却有正式的名称并沿用至今。

虽然中古时期的史书没有记录趵突泉的名字,但它并不是没“娘”的孩子,济南人给它起了个直白的名字——“爆流泉”(《齐乘》中也写作“瀑流”“趵流”)。之所以说这个名字直白,是因为仅从名字就可知它的水势有多大。但终究是太直白,听上去没内涵、不风雅,像乡野“狗剩”之类的俗名。文人看不下去了——这么好的泉,一直叫“狗剩”怎么是好!于是,风雅之士开始憋着劲给它起名。

先是有人因其泉水恒温、冬季不是很凉,将其称为“温泉”,大概这个名字也没有什么内涵,没有传播开。

宋代曾巩出任齐州知州时,起了个有深度的名字——“槛泉”。“槛”,假借为滥,泛滥之意。“槛泉”典出自《诗经》,《诗·大雅·瞻卬》中写道:“觱沸槛泉,维其深矣。”汉代王充在《论衡·是应》中解释道:“槛泉正出。正出,涌出也。”

如此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名字,济南人却不买账——因“槛泉”之称太雅,百姓直接弃之不用。对于此事,元好问在《济南行记》中记载道:“近世有太守改泉名槛泉,又立槛泉坊,取诗义而言。然土人呼爆流如故。”济南老百姓仍叫它“爆流泉”。

“爆流”这个名字还引申出许多类似的叫法,“趵突”就是其中一种。

曾巩在《齐州二堂记》中记载:“自(渴马)崖以北,至历城之西,盖五十里,而有泉涌出,高或至数尺,其旁之人名之曰‘趵突\’之泉。”在这里,曾巩第一次将泉名写作了“趵突”。他起“槛泉”一名虽然没得到济南人的认可,但他以“趵突”二字记音却得到了肯定。

至于“趵突”二字作何解,现在还没有统一的认识。《正字通》中解释为:趵,跳跃貌;突,出现貌。《趵突泉志》认为:“此泉出现跳跃,下直上出,故名趵突云。”当代人则认为:“趵突”字面古雅,且音义兼顾,既能形容泉水跳跃之势,又可模拟泉水喷涌之声。而从历史演变中不难看出,“趵突”不过是记音而已,并没有太深含义,被后人过度解读了。

既然“趵突”二字是记音的,那么它的本字又该如何写呢?

“趵突”实际应写作“爆渎”或“爆窦”,这里的“渎”与“窦”相通,都读dú。《说文解字注》中说:“窦,空也,空孔古今语,凡孔皆谓之窦。古亦借‘渎\’为之,如周礼注四窦即四渎、左传襄三十年墓门之渎徐音豆是也。”关于“窦”字的读音,《字汇补》中提到“窦,都木切,音督”。

那为何要将“趵突”写作“爆渎”呢?这就又与济水扯上关系了。

济南得名于济水,趵突泉得名也同样与济水有关。济水为四渎之一,《尔雅》中讲道:“江、淮、河、济为四渎,四渎者,发源注海者也”。在古籍记载中,济水三伏三现,可以穴地伏流:“一出为济源,再出为荥水,三出为山东诸泉水”。古人认为济南泉水就是伏流于地下的古济水,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就这样记载:“古说济水伏流地中,今历下凡发地皆流水,世传济水经过其下。”清蒲松龄在《趵突泉赋》中也说道:“泺水之源,发自王屋;为济为荥,时见时伏;下至稷门(代指济南),汇为巨渎;穿城绕郭,汹汹相续。”趵突泉既是济水伏流,又是泺水源头,“爆渎”抑或“爆窦”的含义就不言而喻了。西汉以后,济水逐渐衰微,郦道元在《水经注》里写道:“当王莽时,济水入黄河不复出。”唐宋之际,济水断流已久,而在济南仍能找到济水的踪迹,故“爆流”就逐渐演变为“爆渎”了。

那为何“趵突”的读音应是“爆渎”呢?

这一点,从济南人的口语里就能加以印证——许多老济南人都习惯将“趵突泉”读作bàodūquán,“突”字多读为dū。这一读音在近代明信片上也有体现,1910年日胜洋行所发行的一张明信片上,将标题“趵突泉”写作“宝读泉”,这记录的正是济南土话读音。后来,随着济水故道的湮没,“爆渎泉”在济南人的口语中又逐渐演变为“包子泉”,民国初年的明信片上也可以见到这种写法。

从“爆流泉”到“爆渎泉”,再到“包子泉”,济南人对趵突泉的印象其实只有一个——爆,似乎不用这个字就对不起它,这都是济南人对趵突泉的“昵称”。

书面写法与口口相传的读音不尽相同,这是非常少见的事。说它奇怪也不奇怪,只有厚重的文化积淀才会出现这种现象。趵突泉这个名字,并非某一个人所起,而是济南老百姓约定俗成叫出来的,单从这点上就能看出济南人对趵突泉的溺爱。一如“狗剩”之名,透着父母的爱惜。

新闻推荐

与动物亲密接触,度过欢乐周末 百名留守儿童和父母团聚了

来自德州夏津李楼村的陆晴(右一戴发卡女孩)第一次体验坐小火车的感觉,开心极了。本报记者陈文进摄如此近距离地接触美丽的鹦鹉,来自枣庄后枣村的李秋运既紧张又兴奋。本报记者陈文进摄本报济南8...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从“爆流泉”到“爆渎泉”,再到“包子泉”:趵突泉名字的由来)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