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骆承烈曲阜城东八里旧县村村东,原为古寿丘遗址。宋朝在这里曾修建一座大型的景灵宫,内供轩辕黄帝及其夫人的像。为什么呢?因为宋真宗自称是轩辕黄帝的后代。《史记·五帝本记》注:黄帝生寿邱,寿丘在曲阜,故将此地定名为寿丘,建宫殿千余间,还将曲阜改为仙源县,在县城之北建庙置碑。黄帝既是中国最大的人物,也应制作最大的碑,于是孔子五十五代孙、署理曲阜世职知县孔克钦便操作此事,要把黄帝的事迹刻到碑上。但不久北方的金兵打来,对此碑来不及刻制与装饰,而置于旷野。金人当然也尊黄帝,但当时战事频仍,也无力修复,便把它搁置下来。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皇帝要到曲阜来朝圣,山东的地方官怕碑上无字,引起皇帝恼怒,从而降罪,于是派人将它砸碎,埋入土中,后来一部份暴露出来。这一巨碑被砸成一百四十多块,人们要问这么大的一块石碑怎样运来的呢?从山上采下石头,放到几个大圆木上,一点一点地向前滚动。运石时“日挪卧牛之地”,运到当地用了十五年的时间,当年宋朝皇帝为了粉饰太平,劳民伤财!
但巨碑到了今日,却应看作劳动人民的创造。1991年人民政府拨款修复。修成后碑高五丈余,宽一丈余,厚约三尺半。碑额雕六条盘龙,碑下屭屃昂首向天,雄壮生动,两侧各雕一尊护碑力士,实属罕见。最近已被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遗产。
在其西面还有一幢大碑,碑中心横刻“庆寿”二字,横行可看出几行篆字:“口人有庆,万寿无疆,克昌厥后,纲纪四方。”其旁纵行刻“燕山任筠轩七十五岁……”“庆寿”二字遒劲茂美,且硕大罕见,只“寿”字最后一点,夏日幼儿即可在内洗浴。
康熙皇帝专程到曲阜朝圣,说明清朝统治者更加尊孔。为此事,六十七代衍圣公孔毓圻专为撰写《幸鲁盛典》一书,但大碑一事却未写入。
新闻推荐
本报9月4日讯(记者任小杰)4日,黄三角早报记者从山东省公安消防总队了解到,经省政府同意,省公安厅公布了34家存在重大火灾隐患的社会单位,予以集中曝光。其中东营有两家单位上“黑榜”,分别为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