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文利
我之所以一直收藏着曾经用过的烟台三中食堂的老饭票,那是因为它见证了学校发展的历史,以及那些远逝了的、抹不掉的深深的记忆。
1979年7月,我调入了烟台三中。由于孩子小,随我在学校托儿所,中午在学校吃饭。那时的食堂很小,很简陋,只有两名炊事员,学生不准去买饭,只允许教师买。首先要准备好钱和粮票(山东省或全国通用的),然后到会计那里去换取相应的饭票和菜票,回来后要小心翼翼地保存好,一旦丢失,麻烦就大了。买饭时更麻烦,比如:要买一碗玉米面稀饭、一个馒头、一碗菜,稀饭是一两粗饭票,馒头是四两细饭票,稀饭一角钱,馒头四角钱,一份菜五角钱,共需一元钱。你瞧,真得个好脑筋来算。
也许你要问:学生吃饭怎么办?学校也因陋就简,想方设法解决这个问题。就是利用烧开水的锅炉,用汽来蒸饭。每天早晨由各班的生活委员把带饭的学生的饭盒统一收起来,用一个大网兜装好,网兜外面用白布条写上班级送到传达室。中午放学时,每班再派一个代表去取。如果网兜的绳子口没系好,饭盒就会散落,你拿了我的饭盒,我吃了你的饭,这样的事情时有发生。
时代在变迁,学校在发展。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学校食堂取消了饭票,可以直接用钱买饭了,这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学校进行整体改建,旧貌换新颜。后期又建了两个食堂,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风味。大餐厅里桌椅整齐、洁净,鸡、鸭、鱼、肉,煎、炒、烹、炸,风味小吃、地方小菜,一应俱全,应有尽有。师生们同桌而食,边吃边交流,融洽了关系,沟通了心灵。最重要的一点是:就餐者不用带钱,直接刷卡即可。
现在,烟台三中已迁到占地三百多亩的新校址。校园宽敞,教室明亮,现代化的教学设施,高端的育人环境。一条宽敞的甬路将高中部和初中部界开,分别设有食堂、公寓、操场等。可以想象食堂是一个怎样的档次啊!
亲爱的同学们,当你们听了我讲的这些真实的故事,感想如何?珍惜吧,请珍惜现在美好的一切。
以上稿件、图片版权均属水母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水母网”。
新闻推荐
晨报讯(YMG记者)近日,来自山东科技大学的八名大学生(李朝阳、夏裕、丛林鹏、王然、刘鹏伟、玺杰、闫泽崇、徐艳)走进栖霞元古道场,公益为大山里的六所守护房涂鸦上美丽的山色水墨画,为原生态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