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任磊磊
“企业创新要在经济环境比较宽松的情况下,如果经济情况紧缩,首先要保证企业的生存。”在泰安举行的2016年山东省企业家年会上,经济专家郑新立给700位山东企业家上了一堂宏观经济的课。他认为,创新是加快经济转型的根本途径,但是不能拔苗助长。
“6月份,民间投资积极性下降,同比增速为-0.1%;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速下降,同比增速为-0.3%,经济缺乏后劲;6月份M2增速比M1低12.8个百分点,7月份低15.2个百分点,货币政策失灵。”年会一开始,郑新立就援引了6、7月份经济指数数据,指出了目前经济形势几个显著存在的问题。
郑新立是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因此他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分析和国家政策的解读为各界所重视,而这堂课的主题就是“当前经济走势与企业战略选择”。
他认为,目前产能过剩是当前经济运行的突出矛盾,其根本原因是长期以来投资与消费的比例失衡;未来经济下行是经济运行的主要趋势,其直接原因是近四年多来实际实行了紧缩的货币政策。
“据相关统计,中国银行部门坏账可能达8万亿。”郑新立认为,这是长期以来我国银行的资金发放方式过于单一,几乎只是以贷款方式发放,银行贷款门槛高、资金成本高,从而使企业债务债权比例增加。如果能改变这种单一方式,辅以股权投资,8万亿坏账有一半变成股权,那么企业负担就小了很多。
目前国内从上到下都在提倡创新,但是郑新立却泼起了冷水。他说,我国在以新技术支撑的新经济仅占GDP的百分之十几,其快速增长不足以弥补传统产业低速增长的影响。连续5年经济下行已形成巨大惯性。
他认为,在经济环境宽松的时候,应当加大力度创新,在经济环境紧张的时候,企业应当首先考虑如何生存下去,同时进行创新。
新闻推荐
本报11月21日讯(记者刘震通讯员肖璐)21日,青岛高新区与华为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在青岛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合作共建华为企业青岛云基地,共同打造青岛云计算数据中心及青岛联合创新中心。21日,青岛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