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明博大精深,浓缩了中华先民的生活哲学、修身养性和求生智慧的民族传统体育曾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起到非常之作用。然而,自汉武帝“罢黩百年,独尊儒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同诸家文化一道成为不显之学。在此后的两千多年封建专制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每况愈下。鸦片战争后,在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下,中国社会在动荡中急速转型,传统体育文化也在复古、折衰和全面西化的争执中起伏转折,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中逐步汇入现代体育的渠流。
在竞技体育独步天下的时代,民族传统体育在某些方面也得以超乎常规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既没有成为代表西方体育最高成就的“奥林匹克”麾下的一员,也没有真正成为“百年大计”教育的有机成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将何处去?”成为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文化焦点。
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现状尚未厘清,各高校对其发展情况参差不齐,基本理论与实践脱轨等现象,使得对其研究困难重重。青岛大学体育学院邓以华老师知难而进,凭借多年各方面知识的积累和习武磨砺的非凡勇气,“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十年磨一剑,终于在民族传统体育理论与实践上做出突破,著成《民族传统体育与项目教学研究》一书。
该书在文献古籍中系统梳理考证了民族传统体育的起源,并将传统体育的发展历程划分为四个重要阶段。在梳理传统体育研究现状时,该书分别从总体发展、高校中的发展和未来发展三个角度进行。在理论研究上,该书引经据典,详尽物质、精神和制度三种文化之内涵,并囊括养生保健及健身,理据充实,总结到位,深入浅出。
该书的另一特色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探究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法,对武术教学研究、养生功法教学研究、游戏教学研究展开系统的教学演示,并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最后,该书还深入浅出的介绍了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不同传统体育项目,并讲解了基本教学技巧。该书能为人们从事民族传统体育健身或研究提供一定的帮助。致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努力建立以育人为宗旨,以增强体育意识、提高体育运动能力、培养运动习惯为主线的教材体系。
与西方体育相比,民族传统体育备好承载了丰厚的民族文化内涵。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诚信守义、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爱国保家、勤劳勇敢的价值正是民族传统体育所倡导的。民族传统体育对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民族精神培植具有不同凡响的意义。民族传统体育已成为世界人民所喜爱,在宣传本民族文化,加强与世界各民族交流也日益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民族传统体育研究才刚刚起步,我深信此著作研究将成为后来者不可绕越的桥梁。此书的问世已在民族传统体育研究领域引起了中外学者的关注,已经开启了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的新视角。
2016年11月10日
新闻推荐
济宁高新区对上争取资金和名片亮点多名片频现,圣地智谷效应凸显
名片频现,圣地智谷效应凸显。本报记者于伟孟杰济宁高新区今年对上争取资金及名片取得明显成绩。截至目前,对上争取政策资金300项,总金额达6.5亿元,尤其产业基金方面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对上争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