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山东新闻大厦BRT站台上,乘客从报纸漂流袋中免费取阅齐鲁晚报,并承诺在即将下车时给其他乘客阅读。本报记者左庆摄本报记者孙业文孟燕
盼望着,盼望着,晚报君“重出江湖”的日子终于到了!在我漂流的第一天,有的市民投来了好奇的眼光,有的对我爱不释手,有的把我传给了下一位乘客,最后一位大爷把我揣进包里带回了家……这一天,我还遇到了哪些有趣事?一起来看看我的漂流记吧!
23日凌晨三四点钟,我和我的小伙伴就在印刷厂里“诞生”了,之后被送往济南的千家万户。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晚报君,一天前就需要记者奔赴各地采访写稿,编辑修改稿件,制作漂亮的版样,还需要校对美编修改多遍,直至电子传版到印刷厂。我们可不像网络上“复制粘贴”那么简单。
天太冷了,我被冻得浑身瑟瑟发抖!我被发行员叔叔送到了大众传媒大厦。早上8点,我被两名记者带到了山东新闻大厦BRT站台,热心的站台姐姐把我接了过去,之后他们一起给我建造了一个温馨小家:把挂钩粘在墙上,再挂上一个长40厘米、宽30厘米的布袋,布袋的外面印有一个大大的“NEWS”,就这样我有了自己的家:漂流袋!
“咦,这是要做什么,报纸是免费看的么?”在站台等车的乘客纷纷围了过来,用好奇的眼光打量着我。“这不是有介绍么,活动名字叫齐鲁晚报报纸漂流。”一位细心的市民提醒大家。“是的,您可以免费取一份齐鲁晚报阅读,当您下车可以将报纸放回报纸漂流袋内,也可在车上分享给另一位乘客。”站台姐姐说。
是啊,这是晚报君第一天的漂流,期待好运!65岁的李大爷第一个从漂流袋里把我捧起来,他拿在手里爱不释手。“真没想到,等公交的这一小会儿时间里还能看到齐鲁晚报,活动真是贴地气啊!”李大爷说,他最喜欢晚报君的《泉城事》板块,两眼一扫,济南大小事情他全知道,跟老伙计们一起唠嗑也有的聊。得到李大爷的称赞,晚报君心里真是美美哒!
李大爷在站台看完报纸,就把我放进漂流袋了。“下了一场雪,济南交通竟然不堵了,白菜价格竟然翻了一番。”36岁的刘女士把我带到了BRT2号线车上,其实昨天下雪她就没敢开车上路,她还后悔没在下雪前多“囤”点白菜。
“60个老人守着一个村,农村老人留守问题越来越严重了”“环卫工凌晨4点就上班,这大冷天不容易啊”。刘女士下车前把我放在了车座上,一名大学生放下之前玩的手机,把我拿了起来,他和身边的小伙伴翻了翻我,然后七嘴八舌议论着。看到我这么受欢迎,也不枉我寒冬里走这一遭了。
一会儿上来一名50来岁的老大爷,他可能没有看到我,一屁股把我坐在了下面(好疼啊)。他感觉到屁股下面有东西,左看右看周围的人没啥反应,于是把我揣进了包里。到了车站北街,老大爷头也不回地离开站台,看着站台离我越来越远,我的心里好难过。
明天,我的弟弟妹妹还会出现在全市20个BRT站台上,欢迎大家把我们取出阅读,让我们经历更多的故事。我们都好希望在这寒冬里,用精彩的内容给大家带来新知和快乐,让大家能体会到阅读的乐趣。我很无私,也很大方,如果其他的乘客对我感兴趣,可以将我分享给他们,我并不知道我将会漂泊到哪里,但是看我的人越多我越高兴。
新闻推荐
烟台农业走进物联网大数据时代 中国农大烟台研究院农业物联网与大数据研究中心成立
本报11月22日讯(记者李楠楠)在“互联网+”潮流下、在物联网以及大数据的推动下,智慧农业将迎来新的发展。近日,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农业物联网与大数据研究中心在高新区启动,烟台农业走进物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