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污染的河道臭味难闻。本报记者张帅摄本报11月24日讯(记者张帅见习记者张展)“一个月前还干干净净的河水现在却成了臭水,特别是赶上雾霾天,臭味更大,喘气都呛得慌。”近日,在山东交通学院长清校区工作的李先生向本报反映,学校内的景观河近期遭受污染,下游成了臭水河,臭味很大,以致影响师生的日常生活。23日,齐鲁晚报记者就此事进行了实地采访。
“从学院东门向西走50米左右,在国旗杆处右拐,遇第一个路口后沿右边的小道直走就到了。”根据李先生的描述,记者找到了被污染的景观河,并从西向东查看了河道情况。在一处景观桥的东侧,记者发现了一道两米多高的河坝,坝的西侧,也就是河流上游,水质较清无污染,不远处的景观湖内还有一些红鲤鱼和鸭子在游动,而坝东侧的下游河水明显发黑,且有股难闻的气味。
随后,记者沿桥东的一处小路来到河边,发现越往东河水污染得越严重,散发出的臭味愈加难闻,水质更加污浊,除少量生活垃圾外,一坨坨黑色固体物从发黑的河面上漂过,不断向四周扩散,近岸处还有成片的类似于油渍的白色漂浮物。记者注意到,河坝向东约800米范围内的河水都已被污染,一直到该校与园博园的交界处。在污染区域内,有很多十几厘米长的死鱼漂浮在水面,有一些被河水冲到了堤岸上。
“我每天上下班都要经过这条河,污染持续半个月了,发出的臭味实在让人受不了。”作为该校物业工作人员,李先生表示,学院内及周边没有排污企业,他并不清楚污染原因,记者通过实地走访,在河道周边也未发现任何排污口。
新闻推荐
本报威海11月23日讯(记者李彦慧)跟着蛟龙号去探海是一种怎样的经历?11月26日,威海文化艺术中心百姓讲堂将讲述《“蛟龙探海”与海洋文学》,知名作家分享随“蛟龙号”探海的所见、所闻、所感。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