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故占据人行道、盲道的代步车随处可见。本报记者马玉姝摄影报道近来,本报在省版及淄博版连续刊发“整治代步车”、“向婚俗陋习说不”等系列稿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淄博市委、市政府、各政府部门迅速响应,先后出台多项管理措施,整治代步车非法行为,向婚俗陋习说“不”。
近来,老年代步车因无法达到法律规范标准一直处于执法监管的灰色地带,它们在道路上我行我素,屡闯祸端,道路安全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为此,本报迅速反应,对淄博老年代步车的生产、销售和监管开展追踪调查,并与各政府部门联动,呼吁全社会向非法代步车说“不”。
非法代步车无证上路,频生祸端
今年上半年以来,老年代步车、城市电动观光车等新能源车种数量相继迸放,低廉的价格和无需手续、证件以及驾驶资质上路的便捷成为众多消费者青睐的对象。消费需求的日益增长和商家的侥幸心理变成生产厂家赖以生存的温床。
不少机动车驾驶人告诉记者,在道路驾驶过程当中经常遇到老年代步车在行车过程中强行变道、逆向行驶、闯红灯、乱停乱放、占用宽车道不避让等行为。
早在今年4月份,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公安厅、交通运输厅、工商局、质监局曾发布致“老年代步车”驾驶员的一封信。
信中明确,对于市场上销售的“老年代步车”,未申报国家工信部《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不能上路行驶。消息发布后,老年代步车的数量却不减反增,由于资质和身份的尴尬,这一行业一直处在夹缝中野蛮生长。
10月8日,淄博市发生一起由老年代步车引发的死亡交通事故,黄某因疲劳驾驶,电动车撞向路边行人,被撞行人经抢救无效当日死亡。事故再次引发人们对老年代步车安全问题的关注。
记者梳理发现,目前淄博的代步车预计已达20万辆,仅今年以来,淄博共发生涉及此类车辆的交通事故6000余起,致100余人死亡,3000多人受伤。
2至3年内逐步消除代步车非法行为
10月12日,本报省版刊发了《逆行闯红灯,无牌无证上路成“路虎”》,记者对十几家销售点走访发现,这些销售点所售的电动车都不需要办理任何上牌手续。商家还向记者透露,这些电动车时速都不超过50迈,如果觉得速度不够快,可以通过调节电瓶上的限制器提高车速。
正因为满足了中老年人遮风挡雨、买菜逛街的体面出行需求,这种中老年代步车才不断涌现出来。据了解,许多车辆属于机动车范畴,且多数车辆技术性能差、安全稳定性差,此外,很多代步车驾驶人并未熟知交通安全法规,未经过驾驶技能培训并取得驾驶证。记者了解到,目前大多数的保险公司对于电动车没有相应的险种。
10月24日,淄博市召开全市代步车综合治理工作会议,自2016年12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淄博将对代步车生产、销售、使用等环节非法行为开展综合治理,其间将按照全面清理代步车的非法生产、销售和营运行为;划定禁行区域,教育劝导车主自觉停用代步车;采取行政手段,全面禁止非法代步车在禁行区域内通行的三部分治理。力争2至3年内,在全市逐步消除代步车非法行为。
新闻推荐
11月22日,7星彩500万大奖得主孙先生(化姓)现身山东省体彩中心,陪他一块前来领奖的还有妻子和儿子,一家三口开心地领走了大奖。聊起中奖的感受,孙先生表示:"真的和做梦一样,自己突然就有了500万元...